第203章 河东战乱(第1页)

高干的反叛确实出于曹操的预料,曹操碍于幽州的事还没有处理完,无法立刻回军。

但高干想做的事也没有他想象中那么顺利。

弘农的张琰在囚禁弘农太守之后,便想着以太守之令召集各县令,意图说服他们一起起兵。

能说服的最好,便是多一个帮手。

无法说服的,只能一道囚禁了,不能多一个敌人。

渑池县令贾逵应邀前去会见太守。

刚到弘农县的贾逵就感觉到气氛异常诡异,大堂之上暗暗透露出杀气,关键堂上坐镇的并不是太守,而是张琰。

他虽然不知张琰已反叛,但来之前便已经听说北面的高干已经反叛,正在拉拢周边势力,好几个势力已经响应。

贾逵忽然意识到眼前的张琰可能已经响应高干,反叛曹操。

如果真是如此,那他面对的就是龙潭虎穴。

贾逵急中生智,当张琰说出目的之时,他丝毫没有惊讶,还假装愿意同张琰一起反叛,还给张琰出谋划策,成功过取得了张琰的信任。

考虑到渑池的城防并不牢固,若是张琰发现他说谎,领兵追来,定然守不住。

于是,贾逵就灵机一动,以修筑城墙的名义从张琰那里借了一些军队。

回到渑池后,城中那些图谋反叛的人以为贾逵也已经反叛,因此都不避讳贾逵。

贾逵就趁此一个个捉起来斩杀。

随后,他修好城堑,坚决与张琰对抗。

张琰一时间无法攻下。

河东方面,王邑虽然不是曹操的亲信,但他励精图治,是一名能臣,深受当地人们的欢迎。

王邑有自己的考虑,并没有接受卫图与范先的建议。

但曹操并不放心,河东郡是河内、河北之地联通三辅和西凉的要害,若是河东郡有失,马腾和韩遂等西凉大军就会受到影响,所以河东郡决不能被高干离间。

他必须将并非亲信的王邑调离,寻一自己人出任河东太守。

曹操让荀彧以朝廷之令诏王邑进都。

至于这个自己人是谁,曹操依旧是征求了荀彧的建议,要求能像萧何、寇恂那样的人。

荀彧面上给曹操物色人选,心里不知道会不会想,曹操真贪心,萧何、寇恂那可是顶级人才,天底下哪有那么多萧何和寇恂?

过了几日,荀彧还真给曹操找到了一个人,西平太守京兆杜畿,勇足以当难,智足以应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