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日的晨光刚刚洒在军营的帐篷上,吴权的大帐内已经聚集了各路将领。帐内烛火通明,将每个人的面容映照得格外清晰。吴恒站在中央,手中握着一卷竹简,额头上还有未干的汗珠,显然是刚刚快马加鞭赶回。
"诸位,"吴恒的声音沉稳有力,"据可靠情报,公孙瓒军中粮草不足,士兵逃亡日增,其麾下大将严纲与公孙瓒已有嫌隙。幽州各郡县百姓怨声载道,正是我军出兵的绝佳时机。"
吴权端坐在主位上,手指轻轻敲击着案几。他年约四十,面容刚毅,一双眼睛如鹰隼般锐利。听到吴恒的汇报,他微微颔首,目光扫过帐内每一位将领。
太史慈率先站了出来,这位身材魁梧的猛将抱拳道:"主公,机不可失!末将愿为先锋,直取涿郡!"他的声音如洪钟般响亮,眼中闪烁着战意。
张合也随即起身,相比太史慈的豪迈,他显得更为沉稳:"主公,我军休整已足,兵强马壮。公孙瓒此时内忧外患,确是天赐良机。"
吴权沉思片刻,突然拍案而起:"好!传我命令——"他的声音如同雷霆,在帐内回荡,"中军所部立即结束修整,兵曹整顿盔甲器械,户曹汇合税曹调运粮草兵饷到辽西、渔阳!大都督即刻知会渔阳、北平、辽西边防兵马,准备讨伐公孙瓒!"
命令一出,整个军营立刻沸腾起来。士兵们奔走相告,铁匠铺里锤声叮当,工匠们加紧修理兵器铠甲。粮仓外,一辆辆牛车排成长龙,税曹的官员们大声吆喝着,指挥民夫搬运粮草。
三日后,辽西都督段煨接到了徐晃的军令。这位年近五十的老将看完命令后,眉头紧锁。他身材不高,但肩膀宽阔,脸上刻满了岁月的痕迹和战场的风霜。
"传令下去,"段煨对身边的副将说道,"全军立即准备,领取所需粮草辎重后,明日卯时出发。"他的声音不高,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副将犹豫道:"都督,我军只有一万,而公孙瓒在上谷驻军不少..."
段煨抬手打断了他:"此战我军只是疑兵,不必与敌硬拼。况且还有阎柔、鲜于银的兵马相助。"他站起身,走到地图前,"我们的任务是吸引公孙瓒的注意,为主力创造机会。"
次日黎明,段煨的军队已经整装待发。士兵们排列整齐,长矛如林,旌旗在晨风中猎猎作响。段煨骑在战马上,检阅着部队。
"弟兄们!"他的声音在清晨的空气中格外清晰,"此战关系重大,望诸位奋勇杀敌,不负主公重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