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锐不可挡(第1页)

建安十二年的深秋,黄河两岸战云密布。袁绍的河北大军如潮水般席卷而来,曹操精心布置的三道防线接连告急。此刻,战争的焦点已经集中到了最后的屏障——官渡、中牟防线。这里,将成为决定中原霸主归属的最终战场。

第一道防线:白马、延津防线。

白马城外,颜良率领的三万精骑如狂风般席卷而至。城头守军远远望见地平线上扬起的尘土,那尘土遮天蔽日,仿佛要将整座城池吞噬。夏侯惇独眼微眯,握紧了手中的长枪。

"报——!颜良前锋距城已不足十里!"

夏侯惇沉声下令:"全军戒备!弓弩手上城墙!"

然而当颜良的铁骑真正出现在视野中时,守军还是忍不住倒吸一口凉气。只见敌军阵中,一面"颜"字大旗下,一员金甲大将手持方天画戟,威风凛凛。此人正是河北第一名将颜良。

"放箭!"夏侯惇一声令下,城头箭如雨下。但颜良军早有准备,前排骑兵举起巨盾,后续部队快速推进。转眼间,攻城云梯已经搭上城墙。

血战持续了整整一日。入夜时分,白马城东门终于被攻破。夏侯惇与颜良在城楼交手三十余合,终究不敌,被亲兵拼死救出。此战,曹军折损过半,残部只得趁夜向第二道防线撤退。

与此同时,延津的战况同样惨烈。文丑率领的河北精锐如狼似虎,夏侯渊虽勇,却也难挡其锋芒。高览更是一马当先,连破三道营寨。当白马失守的消息传来,夏侯渊知道大势已去,只得下令焚毁渡口设施,率残部撤退。

第二道防线:武原、阳武防线。

退守至武原的夏侯惇还未来得及喘口气,袁绍的追兵已经杀到。这一次,袁绍派出了韩猛率领的生力军,配合颜良部形成夹击之势。

武原城外,曹仁站在城楼上,望着远处连绵不绝的敌军营帐,眉头紧锁。身旁的满宠低声道:"将军,敌军势大,不如..."

"不如什么?"曹仁冷声道,"退?还能退到哪里去?后面就是官渡了!"

次日黎明,袁军发动总攻。颜良亲自率军攻打东门,韩猛则猛攻西门。曹仁、曹纯兄弟分头迎敌,战况异常惨烈。城墙上,两军士兵短兵相接,每一寸土地都要用鲜血来争夺。

战至午时,阳武方向突然传来噩耗——高览已经突破曹纯防线,正向武原侧翼包抄而来。曹仁见势不妙,只得下令突围。这一战,曹军又折损万余,残兵败将仓皇退往最后的官渡防线。

第三道防线:官渡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