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袁术称帝(第1页)

随着时间的推移,献帝身亡的事,还是被各路诸侯都知道了,虽然汉室已经衰微,但献帝在的时候,大家还是多多少少有所顾忌,行事还是点到为止,如今献帝已死,大家就彻底放飞了自我。首先按耐不住的就是袁术,终于在袁涣、杨弘、李丰等人的怂恿下,在淮南称帝。

建安十一年五月,淮南寿春城。

袁术身着玄色龙袍,头戴十二旒冕冠,在群臣的簇拥下登上了新筑的祭天台。他手持金镶玉玺(实为伪造),仰天高呼:"汉室气数已尽,天命归于吾身!今日朕即皇帝位,国号仲氏,年号仲康!"

台下文武百官齐声高呼:"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袁术志得意满,当即大封群臣:封长子袁耀为太子,辅领国事;叔父袁涣为司马,岳父杨弘为司空,宠臣李丰为司徒,三人位列三公,为群臣之首。又封阎象为太尉,尽管阎象极力反对袁术称帝,但见事态已成定局,也只好接受袁术官封。

军师上,拜纪灵为大将军,总军事,下设四柱国将军:张勋、刘勋、桥蕤、袁胤掌京师禁军,又设东、西、南、北四镇,陈兰为镇东将军,雷薄为镇西将军,乐就为镇北将军,陈纪为镇南将军各领一军镇守四方边境。

一时间,淮南文武皆得封赏,寿春城内喜气洋洋,仿佛天下已尽在袁术掌握之中。

袁术深知,若想坐稳帝位,必须拉拢周边诸侯。他首先想到的,便是江东猛虎——孙策。

"孙伯符勇冠三军,若能归顺,朕何愁天下不定?"袁术大笔一挥,写下诏书,封孙策为吴王,并赐金印紫绶,派使者快马送往江东。

然而,孙策接到诏书后,冷笑一声,当场撕毁,对使者道:"袁公路僭越称帝,乃天下公敌!我孙伯符岂会与逆贼同流合污?"

使者吓得面如土色,仓皇逃回寿春复命。袁术闻讯大怒:"孙策小儿,不识抬举!待朕平定中原,必亲征江东,取尔首级!"

袁术见孙策不从,转而拉拢寄居淮南的刘备。

此时刘备正因兵败投奔袁术,虽有关羽、张飞、赵云等猛将,却无兵无权,处境尴尬。袁术便封刘备为征北将军、沛侯,命其率军攻打汝南、颍川二郡。

刘备心中不愿,但眼下无兵无粮,若不接令,恐遭袁术猜忌。谋士简雍劝道:"主公,不如暂且接下,待掌握兵权后,再作打算。"

刘备长叹一声,只得接下印绶,率军北上。临行前,他对关羽、张飞低声道:"袁术逆天而行,必遭天谴。我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