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城的初春还带着寒意,都督府后宅的暖阁里却熏香袅袅。刘婉正逗弄着怀中的吴博,蔡琰执笔在绢帛上勾画着什么,秦媛则低头缝制一件小儿的锦袄。三位夫人看似各忙各的,实则正在酝酿一场关乎家族未来的谋划。
"姐姐,"蔡琰突然搁下毛笔,将绢帛推向刘婉,"这是妾身拟的名单,您看看可还妥当?"
刘婉接过细看,见上面工整列着十几个人名,最上方赫然写着"张宁"二字。她指尖微微一颤,婴儿似乎察觉到母亲情绪变化,突然哇哇哭了起来。
"昭姬这是何意?"刘婉轻拍着孩子,声音压得极低。
秦媛放下针线凑过来,抿嘴笑道:"姐姐莫惊,此事我们商议多时了。如今我们三人都在哺乳期,夫君身边连个知冷知热的人都没有。那张宁姑娘武艺超群,又常随夫君出征..."
蔡琰取回名单,指尖在"张宁"二字上轻轻摩挲:"此事需分三步走。第一,需姐姐以长公主身份,在枕席间向夫君透露此意。"她见刘婉面露难色,又补充道:"不必明说,只消感叹'张将军这般人才,不知将来便宜了谁家儿郎'即可。"
"第二,"蔡琰转向秦媛,"妹妹与张宁同习武艺,平日最是亲近。不妨邀她比试箭术,趁更衣时故作玩笑,就说'姐姐这般身手,不如也来给我们做姐妹'。"
秦媛噗嗤一笑:"这丫头面皮薄得很,上次我不过夸她剑舞得好,她耳根都红透了。"
"至于第三..."蔡琰眼中闪过一丝精光,"家父近日正在编纂《女诫》,常叹当世难觅文武兼备的奇女子。若由他出面保媒..."
刘婉突然打断:"昭姬,你实话告诉我,为何非要选张宁?府中适龄女子不少,比如荀彧的侄女..."
"姐姐明鉴,"蔡琰不慌不忙地斟了杯茶,"其一,张宁无家族倚仗,不会形成外戚势力;其二,她统领娘子军,正可补我们姐妹不通武事之短;其三..."她意味深长地看了眼刘婉怀中的婴儿,"博儿将来若继位,需要这样的将领效忠。"
暖阁突然安静下来。炭盆里爆出个火星,惊醒了沉思的刘婉。她轻叹道:"昭姬深谋远虑,我不及也。只是..."她低头亲吻婴儿的额头,"这般算计,总觉得对不住那丫头。"
秦媛忽然拍手:"我倒有个主意!不如请蔡伯父先收张宁为义女?如此既全了她的体面,我们姐妹相处也更自在。"
夜深人静时,蔡琰独坐镜前梳理长发。铜镜映出她姣好的面容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