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禾敲开屠守锷主任办公室的门时,发现里面烟雾缭绕,不仅屠主任在,林副总和梁主任也都在,显然正在紧急磋商。
“小陈,来得正好!”屠守锷见到他,立刻招手让他进来,脸上不见平日里的严肃,反而带着一种紧迫下的专注,“钱院长的指示你已经清楚了。任务艰巨,时间更是紧迫。我们必须立刻搭建起这个联合分析验证小组的架子。”
林爽接口道,语速很快:“没错。青禾同志,你虽然是技术牵头,但经验和资历尚浅,我们会给你配齐最强的支持力量。结构组这边,老工程师王铁山同志,他对弹体结构动力学和振动问题有二十年的经验,他会作为你的副手,主要负责结构耦合振动这一块的分析验证。”
“动力系统方面,”梁思礼推了推眼镜,“由刘耀南同志牵头,他是燃料输送和管路系统方面的专家,你提出的疲劳问题,正是他的研究重点。他会带领动力组配合你。”
陈青禾心中一凛,这两位都是五院里响当当的技术大拿,名字他在资料和传闻中早已如雷贯耳。让这样的专家来“配合”自己这个新人,压力可想而知,但也足见上级对此次验证工作的重视程度。
“谢谢组织信任,谢谢各位领导支持。”陈青禾立刻表态,“我一定虚心向王工、刘工以及其他老专家学习,全力以赴,协同大家把问题搞清楚。”
“不是学习,是牵头!”屠守锷纠正道,目光锐利,“技术思路是你提出的,整体验证方案和最终的技术结论,需要你来把握和负责。王工、刘工他们会提供经验和具体技术执行的支持,但你是核心。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向我们三人,甚至向钱院长汇报。”
“是!明白了!”陈青禾感到肩上的担子又沉了几分,但眼神愈发坚定。
“人员名单和调令我们会立刻下发。”林爽最后拍板,“青禾同志,你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拿出一份详细的联合分析验证方案大纲,明确各个风险点的分析思路、计算任务、所需数据、可能的试验手段以及初步的时间节点。”
“保证完成任务!”陈青禾立正答道。
第二天一早,陈青禾就被通知到一间新腾出来的中型办公室报到,这里将作为“东风二号结构振动与管路应力联合分析验证小组”的临时驻地。
他推开办公室的门,里面已经有七八个人在等候。空气中还残留着一股淡淡的尘土气息,几张旧办公桌拼凑在一起,墙上挂着一块略显斑驳的黑板。来人中,有他认识的总体部的刘志刚,还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