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两家商量见面事项的同时,城市的另一端,中南海附近一间灯火通明的会议室内,气氛严肃。福帅主持召开了关于国防尖端技术发展的紧急协调会。会议先讨论了几个其他重点项目的进展和困难,时间已近晚上十点。
最后,福帅示意秘书将一份文件分发给与会的主要领导同志——包括国防科委、国家计委、冶金工业部等部门的负责人。
“同志们,今晚最后一项议题,”福帅的声音沉稳而清晰,“请大家看看手里的这份报告,《关于新型氧气顶吹转炉炼钢技术的初步探讨与本土化应用前景分析》。这是五院的一位年轻技术专家,陈青禾同志,在钱五师同志指导下完成的一份报告。”
会议室里响起一片翻动纸张的沙沙声。起初是略带疲惫的浏览,但很快,几位懂行的领导,尤其是冶金部的王部长,神色变得专注而惊讶,身体也不自觉地坐直了。
福帅环视一周,继续道:“报告的内容,技术细节很多,但其核心思想很明确:它提出了一条可能大幅提升我国钢铁工业效率、质量和产能的新技术路径——氧气顶吹转炉。当然,它也详细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巨大困难和需要攻克的技术难关。”
沉默片刻后,讨论乃至争论不可避免地爆发了。
“福帅,”一位计委的领导扶了扶眼镜,首先开口,语气谨慎,“这个思路确实非常新颖,其描绘的前景也十分诱人。但是,恕我直言,这是否太过超前了?据我所知,目前国际上也只有极少数最发达国家掌握了类似技术,且对我们严格封锁。以我们现有的工业基础和技术储备,要自力更生搞出来,这投资风险……是不是太大了?”他扬了扬手中的报告,“这需要的资金、设备、外汇,都不是小数目。”
另一位领导接口道:“而且,报告的作者……陈青禾同志,我记得他很年轻吧。虽然在前期的项目中表现突出,但如此重大的技术方向,由这样一位年轻同志主导提出,其可靠性和可行性,是否需要经过更长时间、更广泛领域的专家论证?”话语中带着对资历的天然担忧。
冶金部的王部长眉头紧锁,反复看着报告中的几个关键数据和工艺路线图,沉吟道:“技术方向本身,我认为是具有突破性和前瞻性的。报告里对难点和国内适配性的分析,也相当扎实,不像是一时冲动。但是,老李和老张同志的担忧也不无道理。工业化试验,尤其是冶炼行业,投资巨大,一旦失败,损失难以估量。而且,这涉及到对现有钢厂生产流程的巨大改造,能否顺利推行,确实存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