砺剑行动地面联合试车成功的喧嚣尚未完全散去,基地党委一号会议室内已坐满了各分系统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气氛肃然,无人因成功而松懈。钱五师站在大幅试车数据图前,目光如电,扫视全场。
“试车总体成功,数据完整,达到了验证目的。”他声音沉稳,开门见山,“但是,问题同样暴露无遗。”细长教鞭精准落在几个关键数据波动点和异常曲线图上。
“看这里,辅助燃料支路B-3的压力异常波动,现场确认是管路共振引发哨叫。这说明什么?说明我们对复杂流场下的结构耦合振动预估不足,地面试验模拟存在盲区。”
教鞭移动:“再看控制系统这个转换节点,响应时间比理论值慢了0.15秒。毫秒之差,在实战中可能就是成败之别!暴露了我们对极端环境下元器件性能漂移的摸底不够彻底。”
他逐条分析,每一个问题都指向设计的薄弱环节和试验验证的不足。没有一丝自满,只有冷峻的剖析。
“同志们,”钱五师放下教鞭,语气凝重,“试车成功,只是万里长征迈出的坚实一步。它证明我们能飞起来,但离打得准、打得好,还有硬骨头要啃!真正的‘大考’,是四十天后的实弹发射——1960年11月5日,上午九时整!”
他环视全场,目光锐利如刀锋:“这四十天,不是庆功的时间!是查漏补缺、精益求精的最后冲刺!我要求:各分系统,对照试车暴露的所有问题,哪怕是最微小的异常信号、最不起眼的连接件,都要给我翻个底朝天!重新复核设计图纸、工艺文件、检验记录!对每一个螺栓、每一条线路、每一个焊点进行归零检查!责任落实到人,问题不解决绝不放过!目标只有一个:确保实弹发射,零失误!东风一号,必须首飞成功!”
砺剑行动成功的密电,第一时间飞抵北京。福帅亲自带着这份凝聚着戈壁滩心血的报告,走进了丰泽园。
菊香书屋温暖如春。教员放下电文,脸上露出欣慰的笑容,他点燃一支烟,深深吸了一口:“好!试车成功,大振人心!这说明我们中国人,有志气,有能力,骨头是硬的!”他看向福帅,“苏联人卡脖子,想困死我们?办不到!戈壁滩的同志们,用行动给了他们最好的回答!”
先生接过报告,仔细翻阅着关键数据,眼中是冷静的赞许:“钱五师同志和基地的同志们,打了一场漂亮的攻坚仗!试车成功,为实弹发射奠定了坚实基础。福帅同志,请你转告基地全体参试人员,党中央、国务院向他们表示祝贺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