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青禾刚踏进周维华副总工的办公室,空气便有些不同寻常。周副总没坐在办公桌后,而是立在窗边,目光投向戈壁滩尽头总装厂房的剪影。听到脚步声,他转过身,脸上挂着一丝混合了赞许、严肃与微妙促狭的笑容。
“青禾同志,坐。”周维华指向沙发,自己也坐下,拿起桌上那份详尽的测试报告。“报告我看了,数据扎实,结论过硬!电源车接头这个卡脖子难题,你拔得好!不仅解决了测试瓶颈,更重要的是证明了我们立足自身搞技术革新的路子,行得通!这是实打实的贡献。”
“谢谢周副总肯定!是大家共同努力。”陈青禾挺直腰板,心中一块石头落地。周维华的认可,分量比任何欢呼都重。
周维华点点头,笑容里的促狭意味更浓了:“那么,说说吧。和伊万诺夫同志的‘赌约’…打算怎么办?让他当众道歉?”他端起茶杯,目光锐利地锁住陈青禾。
陈青禾没有丝毫犹豫,平静地摇头:“周副总,那更多是当时的意气之争。伊万诺夫同志代表苏联专家身份,硬逼他履行赌约,于事无补,反而可能激化矛盾,影响后续的合作。这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国家任务为重。”
周维华眼中闪过一丝欣赏:“哦?那你有什么想法?”
陈青禾斟酌了一下词句,说道:“道歉与否,主动权在他。但赢了这件事本身,可以让基地的同志们知道。不用专门宣扬,就是…大家在工作中,尤其是遇到苏联专家指导时,心里有底,眼神自然就不同了。或许…当他们在讲解某些我们认为‘难以解决’的问题时,我们的同志可以小声交流几句:‘第七分队那个接头,听说咱们自己解决了?’‘是啊,温降不小呢。’声音不必大,让他们隐约能察觉到就好。或者,在他们路过时,大家交换个心照不宣的眼神。让他们自己明白:傲慢并不能掩盖事实,我们同样有能力解决问题。这样,既表明了态度,又不至于授人以柄。”
“哈哈!”周维华忍不住笑出声,手指点了点陈青禾,“好小子!你这主意…够策略!行,这事我来安排。分寸我会把握好,既要让他们心里不痛快,又不能影响正常工作秩序。让他们也体会下理亏的滋味。”他收敛笑容,正色道:“这事到此为止,你专心技术。”
随即,周维华下达了正式指令:“青禾同志,你立刻将改进接头的全套图纸、工艺要求和测试规范整理归档。我命令:机加车间和维修组,立即按照你的方案,批量生产改良型接头!优先替换第七测试分队所有同类型电源车的旧接头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