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神武二年,正值夏收时节。
顺天府固安县、一个名为下河里的小村落。
农田里金黄的麦子已经成熟,许多农人是一家大小齐上阵,男女老少一起在田间忙碌。
这种原始的收麦子很是折磨人,先要木柄镰刀,向麦子的中低部位割麦。
然后还要堆放在一起,用麦秆将麦子捆起来。
最后则是最费体力的活,将麦捆运到打谷场摊场和碾压……
种种多道步骤下来,在完全依靠人力的条件之下,老天爷但凡不给一点好脸色,粮食便能减产一半以上……
下河里因为靠近京师的原因,差不多有九十多户的人家。
农忙时节,家中有地的一家人差不多都出去忙了。
但不乏有一些家中人已经绝户的老人,只能守在村门口,羡慕的看着一家整整齐齐回来的村民。
村口那株歪脖子老槐树下,这时正站着几道枯瘦伶仃的影子。
那是村里的几个老绝户,张老拐便是其中之一。
早些年的时候,张老拐的一条腿给大明修运河时被塌陷的乱石砸瘸了,家中妻子又走得早,唯一的儿子前些年闹饥荒,跟着流民跑了出去,再也没了音讯。
如今看着别人家团聚和睦的模样,张老拐便止不住的叹气。
似乎是看出了老头的哀伤,一个中年汉子来到了张老拐面前:“张叔,今日我家的活干的早,便有空帮你收了田里的粮食,交完了租子,到时我亲自送二石小麦给你!”
“哈哈哈,那敢情好,老夫仅有的一亩薄田还能收两石粮食,今年的收成好的紧啊!”
“哪能如此,若不是今年朝廷提前派人疏通了河道,田里的庄稼早就没水旱死了!”
“诶,这老天爷什么时候能开一下眼啊!”
张老拐与这中年汉子没有顾忌的闲聊着,全然没有注意到,有几道人影已经悄悄从村口来到了树下。
听了许久,刘平轻咳一声,然后抱拳朝那中年汉子道:“这位老兄,兄弟我在这里也听你说了半天,是不是有了官府平日里的帮衬,地里的收成自然便上来了!”
刘平的脸上多了些笑容,似乎很是满意固安县衙的政策。
谁知这时,就在刘平提到官府之后,方才还有些高兴的中年汉子颓然对刘平一笑:
“这位仁兄想必是远道而来的外地人吧,难怪不懂此地的规矩!
大明朝的时候,那些官府的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