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心学之辩(第1页)

东湖书院坐落于青山绿水之间,院内古木参天,檐下风铃轻响,藏书楼内书卷泛黄,散发着淡淡墨香。秋日午后,我与张文远、李铁牛、王守礼聚于藏书楼,手中捧着《传习录》,为翌日的辩论会做准备。

张文远推开窗,秋风拂面,他皱眉问道:“悟清兄,阳明先生言‘知行合一’,可为何世人多知而不行?”

我放下书卷,沉吟道:“子明兄,知而不行,或因心志不坚,或受外物牵绊。圣人云‘吾日三省吾身’,修心之道,正在于此——时时自省,方能知行相合。”

李铁牛拍案笑道:“林兄弟说得好!修心如登山,知是路径,行是步伐,缺一不可!”

王守礼却摇头:“世事如棋,心乱者众,如何能日日自省?”

我微微一笑:“守礼兄,乱中求静,方显心性。儒道之学,皆教人澄心静虑耳。”

正议论间,一位须发如雪的老者缓步走入藏书楼,他是书院资深导师陈老先生。他目光扫过我们,颔首道:“诸位学子,辩论将至,可有心得?”

我拱手道:“陈老师,学生正研读《传习录》,欲明‘知行合一’之真谛,望不负明日之争。”

陈老先生捋须笑道:“好,心学之道,重在体悟。明日以理服人,莫逞口舌之快。”

我恭敬应是,心中暗下决心。

翌日,讲堂内座无虚席,檀香袅袅,学子们衣冠整齐,神情肃穆。辩论会由书院学正赵子昂主持,他面容俊朗,目光如鹰,素有“书院第一才子”之称。今日辩题为“知行合一之实践意义”,气氛紧张而热烈。

赵子昂率先起身,声如洪钟:“诸位,阳明先生云‘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然在下以为,知乃心之根本,行不过外在之形,故知重于行。”

言罢,他环视全场,嘴角微扬,似有挑衅之意。台下学子议论纷纷,有人点头,有人皱眉。我深吸一口气,起身反驳:“赵兄之言,恐有偏颇。知与行如车之双轮,缺一不可。若知而不行,则为空谈;若行而无知,则为盲动。”

赵子昂冷笑:“林清扬,你不过新入书院,焉能深谙心学?知乃根本,行乃枝叶,本末不可倒置。”

我正色道:“赵兄,阳明先生有言‘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知行本是一体。知而不行,非真知也。”

赵子昂脸色微变,强辩道:“世人之知,常超出行,知行岂不可分?”

我摇头:“知超出行,乃心性不坚,非知行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