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去了街道办办了户口和粮本。
下午两点多,那位李干事找到了刘致远,把他带到人事科一楼的一间办公室。
里面靠窗台边,坐着一男一女,看上去约摸六十余岁。
“这位是刘工,我们机械厂的七级工,现在退休了,打算去东北和儿子、女儿一起,他家的房子是私房。”
李干事接着介绍刘致远:“这位就是部队新转业来的刘同志,下面价格的事情你们自己聊。”
“现在房子可以买卖?”
刘致远可不想留下后患,想想后面的十年风波。
“房子当然不能私下买卖,只能卖给街道回收,不过你们都是刘姓,说不定还是远房亲戚,五百年前是一家嘛。手续陈科长打过招呼了,这个不违反规定。”
李干事对刘致远眨眨眼,转身关门出去了。
“刘同志放心,我这是私房,是可以继承的,很多人都是这样,也就是现在我行动不方便,儿女都在东北安了家,否则也不舍得卖。
我先介绍一下房子的情况,你若是有意,我们再看房。”
刘大爷站起来说道,看样子腿脚有问题。
“刘大爷,您说。”
刘致远赶紧抽出一支烟,扶着他坐下说。大妈给他搬了一把凳子放在边上。刘致远谦让了一下坐下。
“房子在南锣鼓巷95号院,那是一座三进四合院,我们住在东跨院。
原来在穿堂房东面,有一个月亮门通往东跨院的,我们买的时候,那门已经封上了,后来在门房前边上,开了一个小门进出,就不用从垂花门过了,
当时有三间房的,破旧的不成样了,也没有人愿意要,我和老伴一合计就买了下来。
中间那间稍微修缮了一下我们正住着,东面那间已经完全坏了就拆了,西房用来放些杂物,如果要住人恐怕要大修。
前面还有一个小院子,有个六七十平方,当年为了方便,还从中院接了自然水管过来,发了一百多块钱,你看-----。”
刘大爷介绍完,看着刘致远。
刘致远听完觉得还行,地方够大、还是私房,而且门一关就是个独立的院子。
“那门房现在有人住吗?”
“门房现在住了李大爷,是在街道拉板车的,是个好相处的,现在我们那个四合院大门是不关的,垂花门晚上会上锁,所以如果院子没人,小门是要锁上。
但是要说好,我们还要再住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