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组队(第1页)

酒过三巡,桌上的菜已见了底,盆里只剩下些汤汁和零星的肉块骨头。

火盆里的火映着众人微醺而放松的脸。

韩建国喝得脸色微红,话也多了起来,拍着李平安的肩膀,“你这人,本事大,心胸宽!哥哥服你!以后在村里,有啥事吱声!”

李平安笑着举碗跟他碰了一下,碗里还剩点酒底子:“建国哥言重了,互相帮衬!以后还得靠你多指点。”

陈卫国喝得满脸红光,正兴奋地跟大家比划着:“……你们是不知道!今天咱们吃得这野鸡,是平安哥拿石子儿,‘嗖’一下!打下来的!还有家里这些锅碗瓢盆,还有那俩桶,以及柜子里面的粮食加一起,你们猜多重?少说一百五六十斤!平安哥直接把它们绑在两个桶上,一手提一个,跟玩儿似的!从县城到咱村来回三四十多里地,他三个钟头不到就跑了个来回,还顺道打了野味!这腿脚,这力气,啧啧啧……”

“真的呀?平安同志,你这身子骨是铁打的吧?”

“啧啧!了不得!怪不得有底气说以后不缺肉吃!”

席间,借着酒兴,大家也聊开了各自的家乡。

韩建国来自沪市,马兰花是吉省本地人,刘雪梅来自广市,王援朝和孙卫东两人是重庆那边的。

李平安把几个老知青的性格也摸得差不多了,人都不算特别坏

韩建国属于那种原则性强,看重秩序和集体观念的人,在管理上略显刻板,但为人正派,责任心重。

王援朝这人性格火爆,直来直去,信奉拳头说话,有点大男子主义。

他干活确实是一把好手,力气大,肯吃苦,挣工分多,这让他产生了强烈的“老资格”优越感。

昨晚的下马威,纯粹是他个人想在新人面前立威、巩固地位,并非韩建国授意。

孙卫东这人与王援朝关系密切,但性格不如王援朝外露。

他心思更活络,善于察言观色,有点小聪明,但容易受王援朝影响,甚至有点煽风点火的意思。

刘雪梅性格温和,心思细腻。

马兰花属于典型的东北大妞,性格泼辣直爽,甚至有点刀子嘴豆腐心,而且干活极其卖力,不输男劳力,而且独立有主见,在女知青中颇有威信。

这时,林晓燕忽闪着大眼睛插话:“哎!伐木组队的事儿还没定呢!后天咱们就要开始上工了,咱们六人怎么分?”

桌上一静,众人的目光在彼此间交汇。

李平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