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 摄政第一策——盐铁归堂(第1页)

新皇登基的第一次大朝会,以册封摄政王这桩震古烁今的大事,落下了帷幕。

这个结果,既在所有人的意料之外,又在情理之中。

然而,当百官们怀着复杂的心情,走出太和殿时,却又接到了新的旨意——内阁首辅及六部主官,即刻移步紫宸殿,摄政王有要事相商。

刚刚放下的心,就像被一只无形的手猛地一提,瞬间又提到了嗓子眼。

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真正的“新政”,现在才要正式拉开帷幕。

紫宸殿内,原本就显得有些压抑的气氛,此刻更是凝重到了极点。

与刚才的太和殿相比,这里没有了那些繁文缛节的仪仗和众多的百官,只剩下大夏王朝权力核心的十几个人。

这十几个人,每一个都是跺一跺脚,便能让一方震动的大人物。

他们或位高权重,或手握重兵,或智谋过人,无一不是大夏王朝的中流砥柱。

然而,此时此刻,这些平日里威风凛凛的大人物们,却都如同初入官场的学子一般,正襟危坐,眼观鼻,鼻观心,甚至连呼吸都刻意放缓了许多。

因为在主位之上,正坐着一个人——顾长歌。

他没有穿那身象征着无上荣耀的摄政王紫金袍,依旧是一身素黑的常服,手中把玩着一枚温润的白玉镇纸,神情平静,看不出喜怒。

可越是这样,越是让下方的臣工们,感到心头发颤。

“诸位,”

顾长歌终于开口,他将手中的镇纸,轻轻地放在了御案之上,发出一声清脆的声响,

“本王今日请诸位来,只为一事。”

他的目光缓缓扫过在场的每一个人,如同实质般的压力,让所有与他对视的人,都下意识地避开了视线。

“国库,还有多少钱?”

这个问题问得如此直白,如此不加掩饰,让户部尚书的心猛地一沉。

他知道躲不过去了。

颤颤巍巍地出列,一脸苦涩地奏报道:

“回……回禀王爷,如今国库之中,所余银两,尚不足三百万。若再有大的开销,恐怕……连京中禁军的饷银,都难以足额发放了。”

此言一出,满座皆惊。

顾长歌点了点头,似乎对这个答案早有预料。

“节流已无用,唯有开源。”

他淡淡地说道,

“本王查阅过往卷宗,我大夏盐、铁二物,乃国之命脉。然,天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