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6章 国难财,借刀杀人(第1页)

紫宸殿内,厚重的沉香也压不住那股骤然紧绷的空气。

吏部尚书王端一番话,如同滚烫的油泼入了表面平静的水面,瞬间炸开了令人窒息的诡异。

之前因雁门关失守、名将李牧殉国而激荡的同仇敌忾,被一只无形之手骤然掐灭。

殿内陷入一片凝滞的死寂,空气里浮动着惊愕、猜忌,以及一些目光深处难以掩饰的幸灾乐祸。

每一道视线都带着刺探与衡量,在主位上神情淡漠如深潭的摄政王顾长歌,与下方那一脸悲愤、仿佛忧国忧民的吏部尚书王端之间,无声地拉扯着。

祸水东引,倒打一耙!

满殿老狐狸,谁看不出王端那险恶用心?

他竟要将蛮族铁蹄叩关、屠戮边军、动摇大夏国本的天大祸事。

这口足以压死人的黑锅,硬生生地、牢牢地扣在摄政王推行的“盐铁归堂”新政之上!

他那套说辞,逻辑荒诞得可笑,却又歹毒得精准

——因为你顾长歌动了那些扎根北境、世代靠走私盐铁攫取暴利的世家豪门的奶酪,断了他们的财路,所以他们怀恨在心,不惜勾结蛮夷,引狼入室!

轻飘飘一句话,一场滔天的外患,竟被他扭曲成了摄政王因“处置不当”而引发的“内忧”!

此论若成,顾长歌之前整饬吏治、肃清贪腐、推行新政的所有雷霆手段,都将沦为刚愎自用、倒行逆施的铁证。

他那如同骄阳般赫赫的威望,顷刻间便能烟消云散。

不少因新政利益受损,却敢怒不敢言的官员,此刻眼神躲闪间,已然泛起了一丝蠢蠢欲动的光芒,心中小鼓乱敲。

然而,在这近乎绝杀的政治风暴中心,顾长歌的脸上,却连一丝涟漪都未曾漾起。

那深潭般的眼眸古井无波,仿佛王端控诉的滔天巨浪,不过是一缕微风。

他甚至,极轻、极缓地牵动了一下嘴角,露出一抹淡得几乎看不见的笑意。

这抹笑,像针尖般刺入了王端的心底,让他猛地一个激灵。

一股无法言喻的冰寒预感瞬间攫住了他。

“王大人的意思是,”

顾长歌终于开口了,声线平静无波,听不出丝毫喜怒,却像冰水淬过的刀刃刮过每个人的耳膜,

“我大夏盘踞百年,根系深厚的世族门阀,竟会为了那点……‘蝇头小利’?”

他顿了顿,目光如深秋寒潭般扫过王端惨白的脸,又缓缓扫视殿中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