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4章 新政初行,国库渐满(第1页)

望江楼诗会,一语定乾坤。

这件事情在京城文坛引起的轩然大波,简直比“盐铁归堂”在官场引发的震动还要剧烈。

摄政王顾长歌以他那无可撼动的权威,硬生生地改变了整个大夏的文风走向。

曾经风靡一时的风花雪月、无病呻吟的作品,瞬间就被文人们弃之如敝履。

而一种全新的文风,如雨后春笋般迅速崛起。这种文风深入民间,关注现实生活中的种种问题,充满了铮铮铁骨和强大的力量。

无数寒门学子对那位被破格提拔的杜甫推崇备至,将他视为自己的偶像。

而那位点石成金的摄政王顾长歌,则更是被他们视为再生父母。

在完成了文化领域的精心布局之后,顾长歌便将自己的全部精力,都投入到了对新政的推行和监督工作之中。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转眼间,夏天已经接近尾声。

距离永安新朝的建立,竟然已经过去了整整四个月!

这四个月里,京城,乃至整个大夏王朝,都在发生着一种悄然,却又翻天覆地的变化。

摄政王府,书房。

顾长歌正坐在案前,翻阅着来自各部的奏报。

第一个,是来自苏轻雪的“四海商行”的秘密账本。

作为盐铁专营司的实际运营者,苏轻雪展现出了令人惊叹的商业天赋。

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她竟然成功地构建起了一个覆盖全国的、由朝廷直接掌控的盐铁销售网络。

这个庞大的网络如同一张紧密交织的蛛网,将盐铁资源牢牢地掌握在国家手中。

账本上,每一页都记录着令人瞠目结舌的数字,这些数字清晰地展示着新政所带来的丰硕成果。

“永安元年,四月,盐铁专营司上缴国库税银,一百二十万两。”

这仅仅是一个开始。

接下来的五月,上缴的税银犹如火箭一般飙升,竟然高达令人咋舌的一百五十万两!

这一数字不仅让人们瞠目结舌,更让整个国家为之震惊。

进入六月后,税银的增长势头愈发迅猛,仿佛没有尽头一般。

最终,这个数字竟然突破了二百万两!

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让人难以置信。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里,盐铁一项的税收就已经几乎等同于过去国库全年收入的总和!

这样的增长速度和规模,无疑是前所未有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