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2章 休整4(第1页)

文化教育也被提上日程。

部队里文盲比例很高,林风命令:“三个月内,所有士兵必须认识200个常用字,会写家信!

军官要达到一千字以上!”营地各处挂起了识字牌,晚饭后,以班排为单位,由识字的军官或老兵担任教员,在油灯下,开始了文化的启蒙。

琅琅读书声,成了军营夜晚一道新的风景。

这不仅是为了扫盲,更让士兵能理解更复杂的命令,阅读战报宣传品,提升整体素质。

政治部的作用被强化。

他们创办了《新一军壁报》,刊登战况、英雄事迹、训练标兵,也发表士兵写的短文、诗歌。

他们还组织歌咏队,教唱《大刀进行曲》等抗战歌曲,雄壮的歌声极大地凝聚了士气,

此外,各种文体活动也蓬勃开展。

比武竞赛、球类运动、甚至自编自演的话剧极大地丰富了官兵的业余生活。

在这些集体活动中,官兵之间的情谊加深,归属感和集体荣誉感空前高涨。

林风本人便是最好的表率。

他时常深入连队,与士兵一同用餐,了解他们的思想动态,倾听他们的困难。

他能叫出许多老兵的名字,记得他们来自哪里,立过什么功。

这种“官兵一体”的作风,让士兵们觉得,军座与他们同在,他们是在为同一个目标而奋斗。

思想的统一,将来自五湖四海、背景各异的官兵紧紧团结在一起,铸就了新一军不屈的军魂。

军队的脊梁在于军官。

林风清楚,重建军官队伍,培养中坚力量,是确保新一军战斗力持续生成的关键。

“军官战术训练班”在营地一角正式挂牌。

林风亲任校长,各师旅长、资深参谋轮流授课。

学员不仅包括新提拔的年轻军官,也有部分需要知识更新的老行伍。

课程内容极其务实:连排级攻防战术、步炮协同要领、地形判读与利用、夜间作战指挥、后勤保障组织,甚至包括如何做战前动员和战后总结。

课堂上常以徐州战例进行复盘推演,总结经验教训。

“光说不练假把式。”林风强调。

在训练进行到一定程度后,他下令组织了一次大规模的实兵对抗演习。

以79师为基干加强的“蓝军”,防守一片预设山地阵地,以80师和新兵为主组成的“红军”,负责进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