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3章 休整完(第1页)

表面的蓬勃发展之下,暗流依旧涌动。

随着部队规模的扩大和中央补充的人员陆续到位,内部的关系也变得更加复杂。

来自陈辞修“土木系”背景的军官,自然形成一个松散的圈子。

他们能力不俗,行事干练,但言谈举止间,不免带有几分“天子门生”的优越感,对部队原有的一些“草根”作风时有微词。

而薛伯陵之前派来联络、甚至个别“借调”过来协助的粤系军官,则保持着低调,但也在密切关注着动向,与第九战区长官部保持着某种默契的联系。

原新一军的老底子,则对这些“空降兵”抱有本能的警惕。

一次关于一个主力团参谋长人选的争论,将这种微妙摆上了台面。

赵振华推荐了一位在演习中表现出色的原80师营长,此人是黄埔毕业,但非“土木系”核心。

而军部一位来自军政部的参谋则提议由陈辞修系统下放来的一位副团长接任,理由是“理论扎实,熟悉中央最新战术纲要”。

争论在司令部会议上持续了很久。

林风静静地听着,最后,他拍了板:“参谋长一职,关乎全团作战指挥。

我看,不必论其出身。此次演习,李营长(赵振华推荐者)处置果断,战术灵活,更熟悉我部传统与士兵情况,就由他担任。

王副团长(陈辞修系统那位)理论功底好,可升任军作战处参谋,负责研究拟定新的训练大纲,人尽其才。”

这个决定,既坚持了“任人唯贤”、“战功优先”的原则,安抚了老部下。

也给了“土木系”军官一个重要岗位,体现了对中央的尊重和对人才的任用,暂时平衡了各方。

林风深知,这种平衡极其脆弱。

他私下分别找了几位派系背景明显的军官谈话,语气带着威严:“新一军只认一个主义,就是抗日救国!

在我这里,没有什么土木,粤系之分,只有能打仗、能带兵的好汉!

望诸位精诚团结,把心思都用在杀敌报国上!

若有拉帮结派内耗者,莫怪我林某人不讲情面!”

同时,他也加强了对全军的纪律整肃和文化灌输,反复强调新一军的集体荣誉和共同目标。

努力用新一军这个大熔炉,去消除内部的小山头。

这条路布满荆棘,但他必须走下去,确保这支军队的指挥权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并保持思想的统一与纯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