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1章 小试牛刀(第1页)

随着实力日渐雄厚,林风开始将重心转向更高层次的战术研究和针对性训练。

参谋部门根据情报,详细分析了当面日军的作战特点:强调正面强攻,侧翼迂回,炮兵火力准备充分,步兵冲锋凶猛,但战术相对呆板,对后勤依赖大,且不擅长复杂山地作战。

针对这些特点,新一军开展了大规模的反扫荡、反渗透突袭交通线等专项战术演练。

尤其强调发挥己方善于山地运动、火力配系灵活、官兵主观能动性强的优势。

在预计日军可能行动的前夕,林风动用了超过两个团的兵力,进行了一次高度模拟反击演习。

完全模拟日军可能采取的战术,设置了固守待援、阵地被突破、侧翼遭迂回、通讯中断等多种危局。

这次演习,不仅磨砺了各级指挥官的临机处置能力,也极大地锻炼了部队在复杂条件下的心理承受力和持续作战能力。

山雨欲来风满楼。新一军日益明显的壮大,终于引起了日军的警觉和不安。

多方情报源相继证实:日军已下令调集第34师团主力,并配属独立混成旅团一部,以及大量伪军,总兵力约两万五千人,准备对赣北地区进行一次大规模“扫荡”,目标直指新一军。

军司令部内,巨大的地图上,代表日军进攻方向分北路、东路数路扑来。

“敌军兵力占优,装备精良,且携正规战之威,不可正面硬撼。”

林风指着地图“我决心:采取依托山区,节节抵抗,诱敌深入,伺机歼敌之方针!”

他详细部署:

以部分兵力配合地方民兵,在交通要道、隘口层层设防,广泛布置地雷、障碍消耗敌军,摸清其主攻方向。

各主力师依托前期构筑的坚固核心阵地,形成多个可以相互支援的防御支撑点,准备迎击日军主力。

命令迅速下达。整个新一军和根据地如同一部精密的机器,高效运转起来。

士兵们检查武器,加固工事。

百姓们牵着牲畜,推着小车,在民兵的引导下,有序撤离村庄。

一种同仇敌忾、保卫家园的弥漫开来。

日军的进攻,在一个清晨打响。

首先是铺天盖地的炮火准备,炮弹呼啸着砸向前沿警戒阵地,火光冲天,硝烟弥漫。

随后,日军的步兵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掩护下,沿着山路涌来。

前沿负责阻滞的部队,严格执行命令。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