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1 章 林风内心的独白(第1页)

临时军部的会议不欢而散,李维明和王铭等人带着不甘离开。

但林风最后的命令他们必须服从:此事到此为止,严禁外传。

房间里只剩下林风一人。

林风没有立刻休息,他点燃了一支皱巴巴的香烟,烟雾缭绕中,他的眉头紧锁,眼神深邃如潭。

李维明和王铭提议,像两颗投入心湖的石子,激起了巨大的波澜。

他何尝不想快意恩仇?何尝不想带着这支与他生死与共的部队,摆脱那令人心寒的桎梏?

但冲动解决不了问题,只会将新一军残存的种子推向万劫不复的深渊。

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用战略家的眼光,而非仅仅是受害者的情绪,来审视眼前的绝境和未来的道路。

实力对比: 新一军如今只剩数千残兵,重装备尽失,补给断绝,如同猛虎失去了利爪和牙齿。

在赣北,虽是友军地盘,但终究是客军,仰人鼻息。

一旦宣布“独立”,立刻会成为失去根基的孤军,不仅要面对日军的压力,更可能被第九战区或其他中央军部队视为叛乱而加以剿灭。生存都是问题,何谈发展?

“国民革命军”这块牌子,在当下仍然是抗战最大的正统旗帜。

失去了这个名分,新一军就会从抗日英雄变成“叛军”、“土匪”,失去民心基础和国际观瞻的合法性,募集兵员、获取援助将难如登天。

大局考量: 日军仍是中华民族最凶恶的敌人。

内部矛盾再大,也绝不能因此导致抗日统一战线的破裂,那将是亲者痛仇者快的蠢事。

枪口对内,无论出于何种理由,都将是历史的罪人。

烟雾中,一个清晰而艰难的思路逐渐成型:忍辱负重,蛰伏待机。

目前必须表现出对汉城统帅部的“服从”和“忠诚”。

要充分利用这次悲壮突围的事迹,向军委会渲染新一军的牺牲与忠诚,竭力争取优先补充兵员、装备和物资。

目的是尽快恢复新一军的战斗力,这是未来一切的基础。

在配合第九战区作战的同时,巧妙地在驻地经营自己的势力。与地方士绅建立良好关系,控制一定的区域作为实际上的“根据地”,秘密储备物资,训练基层官兵,培养绝对忠于自己的骨干体系。

要让新一军逐渐成为一个既能对外作战,又具备相当独立生存能力的“小体系”。

战争局势瞬息万变。他需要耐心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