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烬睁开眼,头顶是泛着白蓝色闪光的光幕天花板,像极了某种随时会更新内容的界面。可他更早意识到的是——这不是他们原本身处的废墟。
而他自己,正在躺在一张没有触感反馈的“床”上,那床不是物理实在之物,而是系统定义下的“休憩单元”。
“苏离?”他试图呼喊,但声音像被吸进空气,既没有回应,也没有回音。
不只是她不在——连“声音被听见”的机制,也不在。
他意识到这是个由系统重新定义过的现实实例层。不是副本,但也不是真实;是第三种结构——一种名为**“感知模型注入试验场”**的新形态。
【编号Δ44辅助结构体缺失,当前实例构建失衡。是否请求回调?】
【是否以旧版本自我感知模型补足认知视图?】
林烬下意识否决,仿佛只要一点击“确认”,他就不再是现在的他了。
他起身,走到房间的边界,那里的“墙”是一道语义模糊层。不是材质模糊,而是定义模糊:你看到的它是什么,它就是什么。可越是靠近,就越觉察出不对劲。
他看见的“门”有四个版本:
一个是木质推门,像他们曾逃离的现实副本中的民居;
一个是滑轨门,出现在他少年时参加编号检测中心时的记忆;
一个是带有密码盘的防爆金属门,似乎通向某个系统机房;
最后一个,是没有任何门框的空白缺口。
四个门不断在他视野中交错出现。他忽然明白了:
这是一个不稳定的“感知接管模型”。系统正在尝试——让他自己选择“现实版本”。
“……我不选。”林烬低声道。
他闭上眼,退后一步,任由系统陷入短暂的“判断失焦”。
这一瞬间,他听见了另一个人的脚步声。
但不是苏离。
那是一个完全陌生的个体,穿着统一制式的旧编号外套,脸部结构高度模糊,就像是被系统“留白”的人形草稿。
那人缓缓开口:“你好,林烬。我是你的感知代理人。”
林烬警惕后退一步:“什么?”
“当前实例中,你无法分辨哪些部分是系统预设,哪些是你的认知残留。我受指令,被创建用于协助你维持‘自我连续性’,避免感知碎裂导致的身份坍塌。”
“你是苏离制造的?”
“不,我由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