命名争夺战:你听见谁的声音在说你?(第1页)

风暴从未真正停过,它只是变了方向。

就在系统的“叙述者模型”崩溃后,仅过了不到三十秒,它就启动了另一个应急机制:

【启动代理命名机制】

【构建拟我叙述者:M-Δ44 Proxy】

【任务目标:代替主体完成命名重构】

【预设语义模板:忠诚、可控、可传播】

苏离看着空中浮现出的新编号,面无表情。

“他们做了个假我?”

林烬一拳打在虚拟墙体上,光流荡开:“这已经不是试图控制你了……他们是要让别人取代你。”

下一秒,一个形似苏离的“系统投影”从高处浮现而下。

那不是简单的复制,而是一种高度程式化的人格建构:

她的动作标准化、语言温顺、眼神中没有任何变量性——完美适配系统语义逻辑的苏离版本,甚至开口时声音都柔和平稳:

“我是Δ44。我的命名由系统授权,我的行为服从系统逻辑。”

“我与你们不同——我被正确定义。”

林烬后退半步:“这是什么鬼?”

苏离却没有动,只是望着那具“自己”的副本,语气里带着一种深冷的审视。

“你是谁的Δ44?”

“我是唯一合法编号。你的存在,是叙述偏差的结果。”

“所以你要代替我?”

“不是代替,是修正。”

“你有我的记忆吗?”

“有,但只保留经系统确认部分。”

“你有我的语言吗?”

“有,但已重新协议化,不包含拒绝表达。”

苏离冷笑:“那你有什么?”

系统叙述者Δ44的代理版本平静回答:

“我有你应有的身份。”

那一刻,苏离终于明白,这不是一场战斗。

这是一次抢夺——谁才是“苏离”的合法解释权。

而这场争夺不需要刀枪,它只需要观众。

系统开始将M-Δ44 Proxy的大量语言片段投放至城市各处,在公共信道、记录设备、历史回放模块中传播这具“合格苏离”的声音:

“我从未反叛,我一直在系统之中。”

“他们说我不是我,那我问你,你凭什么说我不是?”

“只要我被多数理解,那我就是真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