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君墨带着小妹妹坐在湖边的凉亭里,各种灯具材料全部都被小厮整齐的放在上面,外面天黑,还点了好几盏烛火,不少人都围在大桌子上挑选。
他扭头看奚春,微笑询问:“五妹妹想要什么灯,虽说今晚看不到上元灯会,但明日也能看,一般会持续三天,妹妹可以拿着灯出去逛逛,街上种类多的数都数不清。”
奚春好奇的弯腰,从里面选了几块漂亮的五色玻璃:“我想要玻璃绣球灯。”
蔡君墨微微一笑,挑出五色珠,以此为纲,下垂流苏,又选了一片带着楼台故事剪缕纸,这些东西早就被仆人们裁好了,对于做惯的人来说组装起来很简单。
没多久,一个简单的五色玻璃制成的苏灯就初见雏形了,再加上千丝结,灯罩贴上一面万锦画,这画不是用笔,而是用剪刀裁出来的。
等奚春接到手中除了惊叹还是惊叹,对着蔡君墨毫不客气的惊叹:“你手也太巧了,我以为这种手工活都要专门的工人做,没曾想你竟如此熟捻。”
蔡君墨俊秀的脸泛红,赧色道:“五妹妹有所不知,我爹出生寒门,幼时祖父靠做灯起家,从我有记忆起,每年的上元灯会我爹都会亲手做几盏送给娘亲,看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如今祖父依旧在做花灯,还得到官家的褒奖。”
奚春更是佩服的五体投地,脑子里闪过一个疑惑,迫不及待询问:“汴京琉璃灯山的大彩楼不会是你家的吧。”
蔡君莫道:“正是,祖父和父亲勤勉,花灯生意做的更大了,如今官家重视灯会,听说从上月起,酒楼里就围满了购买的人。”
得到肯定的答复,奚春看他的眼神就更不一般了,心说这就是有钱人结合诗书的魅力吗?可官家重视灯会迟早会埋雷,她清楚的记得一位姓蔡的官员为了在上元献诗歌颂皇帝付出和与民同乐,竟然要求满城百姓一家必须点灯七盏,劳民伤财,甚至还动用城库的储油。
想到这同姓之人,奚春小心询问:“敢问蔡哥哥父亲名讳。”
“蔡蕴。”
不是同一个人后,拍着胸口感叹庆幸,觉得自己想太多,他爹才当官不久,作为创一代应该很谨慎才对。
总之做了玻璃绣球灯之后,蔡君墨还给薛家三位姑娘一人做了一盏莲花灯,获得众人的一致称赞。他心下爽利,这种手艺在家里常被挑剔,没曾想出门还能被追捧,不免有几分得意。
从卫府回来已经很晚了,将灯好好放在木架子上就去看卫公子托人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