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星堆博物馆的恒温展厅里,特制的承重台正托着那尊高近三米的青铜大立人。姜绾团队的设备早已架设完毕,环形轨道上的机械臂稳稳悬停在大立人胸口位置,直径仅三毫米的光纤内窥镜如同蛰伏的银蛇,等待着刺入这具千年古物的 “心脏”。
“气压稳定,光学镜头清洁度 100%。” 助手小李的声音透过对讲机传来,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颤抖。整个实验室级别的临时操作间里,除了仪器的低鸣,再无其他声响。姜绾深吸一口气,指尖在控制板上轻轻滑动,机械臂末端的内窥镜缓缓贴近大立人胸前那处疑似铸造缺陷的凹痕 —— 那里的铜绿比周围淡了些许,像是被人刻意打磨过。
当镜头尖端没入青铜表层的刹那,操作屏上的画面突然剧烈晃动。不是机械故障,而是来自文物内部的高频震颤。姜绾立刻调整防抖模式,画面逐渐清晰:大立人胸腔内部并非实心,而是布满了蛛网状的青铜筋络,筋络交汇处镶嵌着七枚指甲盖大小的凸起,在冷光照射下泛着幽幽的金属光泽。
“是星图!” 团队里的古天文专家老张突然起身,指着屏幕上自动生成的三维建模,“这绝对是北斗七星的布局!”
随着内窥镜的深入,那些青铜凸起的轮廓愈发清晰。它们并非随意排列,每枚凸起上都刻着细密的甲骨文,组合起来正是 “天枢、天璇、天玑、天权、玉衡、开阳、摇光” 七个星官的古称。更令人震惊的是,当姜绾将实验室磁场探测器的实时数据同步到屏幕上,北斗七星的连线角度竟与磁场波形图的正弦曲线完美重叠,仿佛这尊青铜器本身就是一台精准的磁场记录仪。
“聚焦西侧那枚‘摇光’星。” 姜绾的声音带着压抑不住的兴奋。镜头缓缓推进,在 “摇光” 星纹的凹槽里,一颗芝麻大小的黑色颗粒静静躺着。它与周围的青铜质地截然不同,表面覆盖着一层极薄的氧化膜,像是裹着件黑色的纱衣。
“光谱分析启动。” 小李操作着另一台设备,激光束透过内窥镜的辅助通道,精准地打在黑色颗粒上。屏幕右侧的元素周期表开始疯狂跳动,最终定格在一组惊人的数据上:“含镝元素 17.3%,钛合金成分占比 62%,其余为未知同位素……”
姜绾猛地抬头,目光扫过实验室角落那个恒温保存箱 —— 那里存放着萧决佩剑的剑格样本,是上次从魏国带回的微量残片。“立刻对比萧决佩剑的成分数据!”
三分钟后,比对结果出现在屏幕中央:两组数据的吻合度高达 99.7%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