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郊外打野猪,枪法精湛的王建国(第1页)

“各位没啥事,我就走了,有点赶时间。”

王建国洗漱完后,喝了碗小米粥,脚底抹油,赶紧回家拿上东西,推上大铁驴出门。

由于没有手表,王建国甚至不知道现在是几点,只能路过供销社的时候,瞥一眼里面的手表时间,8点10分了。

距离约定好的8点半,还有20分钟,希望赶得上吧。

王建国先骑行到鼓楼东大街,往东走,然后右转进入东直门内大街,继续直行便能抵达东直门。

全程2.8公里左右,步行的话只要需要30分钟,骑自行车就快多了,15分钟就到了。

东直门在元代就已经建立,原名崇仁门,到了明代改称为东直门,民间老百姓更愿意称呼它为“木门”。

原因很简单,它在明清时期是木材和砖瓦的专门进京通道,即使到52年,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城内城外依旧有许许多多的木材铺、砖铺。

单单,王建国路过的功夫,就起码有五六家。

东直门内外大街都很繁华,加上今天是周末是赶集的日子,郊外的很多农村人会进场购买物资,生活用品。

东直门也并非简单的只有一座城楼,而是东直门城楼、东直门箭楼、东直门闸楼和瓮城的统称。

由于王建国吃过早饭,因此就没有被街边的小吃勾引。

环视一圈,你还能看到巨大的水塔和烟囱,那是京师自来水厂,也叫东直门水厂,由早起的推水工抽取地下水,再用木轮车送水至城内,听说建国前临近东直门的区域用的都是这里送的水。

以前四九城里还会有水霸,城内虽然水井众多,但90%以上为苦咸水井,无法饮用,仅少数甜水井能提供饮用水。

这些稀缺水源就会被山东籍水商控制,形成“井窝子”,也就是水霸的权力中心。

1952年城区自来水供水覆盖率提升后,水霸渐渐失去了价值。

现在仅剩下部分茶楼,会找他们专门购买井水。

王建国属于是看到哪,想到哪。

很快,他就在城门一座早餐摊前,看到了蒋东方。

他背后背着两杆黑布缠紧的“烧火棍”,发型依旧干净利落,唯一不同的就是他换上了一身新的行头,掺在人堆里活脱脱一个普通人。

根本看不出来,他会是肉联厂的保卫科科长!

“小王,吃点?”

蒋东方直楞起腰,把碗里的馄饨扒进胃里。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