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远行与留守(第1页)

车轮碾过冻得梆硬的土路,发出单调的咯吱声,打破冬日黎明前的沉寂。最终,英子还是和徐知青坐上了开往婆家的火车。二伯娘张罗着,恨不得把半个家都给他们带上——鼓鼓囊囊一大麻袋,塞满了东北特产:晒得干爽的榛蘑散发着山林的气息,饱满的榛子和松子裹着泥土香,还有自家精心晾晒的各色菜干,码得整整齐齐。这些零零碎碎的东西,分量着实不轻,光是搬上牛车就费了好一番力气。英子望着这沉甸甸的麻袋,心里既暖又愁,这一路千里迢迢,两人拖着这么多东西,怕是真要累坏了。

临行前的夜晚,小荔找到英子,塞给她五十块钱。那厚厚一沓,在油灯下显得格外有分量。小荔眼睛亮晶晶的,欢快的说:“英子姐到了杭市,帮我买几件丝绸衣服和裙子,听说那边这时丝绸卖的贼便宜,记住多买几件,把钱都花了。”她特意加重语气,带着点不放心叮嘱:“别挑大红大绿带大花儿的,要那种素净的,最好是啥图案都没有的,就光面儿的!”她撇撇嘴,显然对英子那“红配绿赛狗屁”的审美标准深表怀疑。

英子捏着那叠钱,心里直咂舌,羡慕道:“三婶可真惯着你,拿这么多钱给你买衣裳。”这数目,顶得上好些人家几个月嚼用了。

“羡慕啥呀!”小荔扬扬下巴,目光扫向一旁正收拾行李的徐知青,声音清脆地拔高了几分,“等你到了婆家,你婆婆不得给你买几件新衣裳当见面礼呀?新媳妇登门,哪有不给点表示的?就是不给东西,也得给个红包压压兜吧!姐夫,我没说错吧?”她笑吟吟地将话头抛过去,眼神里带着点促狭的笃定。

徐知青脸上堆着笑,连声应和:“对对对!胖丫说得在理!我爸妈对英子满意得很,肯定有的,肯定有的!”然而心里却像被小石子硌了一下,暗自嘀咕:这小姨子,嘴皮子真利索,心眼子比筛子眼儿还多!管得真宽,也不怕将来嫁不出。哼!他赶紧把后面不吉利的念头按下去,继续低头捆扎行李。

天还没亮透,墨蓝色的天幕上挂着几颗残星。二伯借了生产队的牛车,和二伯娘一起,顶着料峭寒风,将英子和徐知青送到了公社那个小小的火车站。简陋的站台,几间低矮的砖房,昏黄的灯光映着寥寥几个同样早起的赶路人。告别的话说了又说,二伯娘的眼圈红红的,二伯则沉默地帮他们把那个沉甸甸的麻袋搬到站台上。几个人在冰冷的站台上跺着脚等那趟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这个年代,出趟远门,尤其是在这偏远农村,真真是件顶顶遭罪的苦差事。

英子和徐知青一走,家里顿时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