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从小泽上大学的消息传出,这两天家里的人络绎不绝,八竿子打不着一表千里的表姨姥的外孙子、远房表舅的连襟.....都来家里祝贺。小荔都不知道原来家里还有这么些亲戚。小荔也算是真切体会到了那句老话:穷在闹市无人问,富在深山有远亲。
更让小泽皮发麻的是,家里突然多了好几个面生的、羞答答的大姑娘!她们今天来帮着搓玉米粒,明天又热心地帮着纳鞋底。那含羞带怯、欲说还休的眼神,时不时就飘向小泽,吓的小泽走哪儿都拽着妹妹,他真怕大学还没上,自己就多了个媳妇。
小荔也是提防着,真怕有豁得出去的姑娘。这可是现成的青年才俊呀!他哥现在可是屯子里炙手可热的“香饽饽”“唐僧肉”,谁家不想咬一口?就连平时跟她不对付、见面就翻白眼的张小花,这几天也破天荒地堆起笑脸,凑过来“小荔妹妹”长、“小荔妹妹”短地套近乎。那热乎劲儿,让小荔浑身起鸡皮疙瘩,心里直嘀咕:前几天还恨不得跟我干一架呢,这变脸的速度,比翻书还快!真是吓死个人!
屯子里人情厚道,来了都是客,总不能往外撵。王老三两口子只能一边强颜欢笑地应付着,一边私下叮嘱一双儿女:“都机灵着点!多个心眼儿!”
好不容易熬到了和胡爱国约定在县城国营饭店吃饭的日子。小荔也早就烦透了家里那些别有用心的大姑娘,也跟着他哥进县城透透气。兄妹俩一大早就坐上了去县城的车。
到了县城,小荔说“哥,你跟胡爱国去吃饭吧,我自己逛逛,下午两点火车站门口碰头!”小泽叮嘱妹妹注意安全,两人便在熙攘的街头分开走了。
小泽下意识地按了按斜挎在胸前的军绿色帆布包,里面用旧报纸严严实实裹着的是五百块钱。临出门时,小荔妈千叮咛万嘱咐:“包揣怀里!手捂着点!千万别让人给顺走了!这可不是小数目!”
小荔这次来县里,先去了新华书店,答应给春桃找找有没有教理发、编辫子的书。可惜,在充满时代特色的书店里转了一圈,满眼都是红宝书、政治读物和各种语录汇编。她不死心,问柜台的工作人员:“同志,请问有教剪头发、梳辫子的书吗?”
工作人员是个戴眼镜的中年男人,头也没抬:“没有。那是技术活,哪有什么书?得拜师学。”
小荔有些失望,但没放弃。她想起上次路过的理发店,便循着记忆找了过去。隔着理发店明亮的玻璃窗,她看到一个中年女理发师正拿着手推剪,“咔嚓咔嚓”地给一位顾客理着平头,动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