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荔妈张芳芳在托儿所的日子,算是慢慢摸到了一点门道。几天下来,她深刻体会到一个真理:一个孩子是天使,一群孩子就是脱缰的皮猴子!那份儿旺盛精力和状况百出,比她想象中更磨人。
为了让母亲工作轻松些,也心疼她嗓子都哄哑了,小荔买了一袋散装小饼干,塞给她妈:“妈,带着,哪个孩子听话、表现好,就奖励一块。哭闹难哄的,偶尔也能试试。”
小荔妈嘴上照例埋怨闺女“败家”、“不会过日子”,这五毛钱买饼干在她看来简直是奢侈浪费,翻来覆去训了小荔好几顿:“胖丫!你个败家孩子!这钱留着家里吃多好!孩子哭两声能咋地?还用饼干哄?哼!”但训归训,那袋饼干到底还是被她揣进了包里。
还真别说,这用饼干当奖励的法子,效果还真显著。小荔妈尝试着,给安静玩玩具的孩子发一块,给主动帮助其他小朋友的孩子发一块,甚至对那个哭得昏天黑地的小祖宗,也试探着递过去一块。没想到,小家伙含着泪花,抽抽噎噎地接了,哭声竟真的小了下去。连搭档马小雨都啧啧称奇:“张姐,你这法子好使!这两天这帮小皮猴儿是顺溜多了!”
然而,并非所有人都乐见其成。角落里,几个保育员凑在一起,看着张芳芳用饼干哄孩子,眼神里带着审视和一丝不易察觉的酸意。
“啧啧,一个月才挣几个钱?还不够买饼干的吧?”
“可不是嘛,就显着她大方,衬得咱们小气了似的。”
“新来的,不懂规矩,净瞎显摆…”
小荔妈在浑然不觉中,就“得罪”了人。不过这些人也只敢背后嘀咕,毕竟能这么“倒贴”的,谁家没点底气?她们犯不着当面得罪人。只是这“人缘”,无形中就差了些。
她们哪里知道,张芳芳骨子里是最会精打细算的农村妇女,心疼钱着呢!全是家里那个“败家闺女”自作主张。要不是闺女再三保证“下不为例”,她真能念叨上三天三夜。小荔则是空间财富傍身,底气十足,想着五毛钱买几十块小饼干,能让妈妈少受点累,尤其看到那些小豆丁,心就软了——值!
眼看着母亲的工作总算稳定下来,小荔这才想起一件要紧事:得赶紧给陆怀瑾去个信儿,告诉他母亲工作已解决,不必再费心争取什么“奖励”了。
可光寄一封信,似乎太单薄了。上次人家寄来那么大一个包裹,特别是那件崭新的女士军大衣,实在太贵重。小荔心里过意不去,总觉得该回点礼。
回什么呢?这大热天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