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求学与下乡(第1页)

三月中旬,屯子里的空气里已隐隐透出春耕的躁动。大队长组织大家拾掇农具:犁耙、锄头、铁锹等农具,都装上牛车,统一送往公社农机站检修打磨。积攒了一冬的农家肥也堆成了小山,在微暖的风里静静发酵,等月末地里的积雪都融化,地面也解冻,好开始对田地残留的作物秸秆、杂草进行焚烧清理。

就在这忙碌的日子中,三月十八日悄然临近——这是小泽离家求学的大日子。家里人忙着给小泽拾掇上学用的被褥,搪瓷脸盆、暖水壶、饭盒、洗漱用具等零七八碎的东西塞满了两个硕大的麻袋。喜悦与不舍交织在小小的院落里。

出发这天,天刚蒙蒙亮。小荔爷爷套好了牛车,车板上除了屯子里送去维修的一堆农具,便是小泽那两个格外显眼的大麻袋行李。小荔爸、小荔和小泽在牛车边沿坐下。牛车吱嘎吱嘎,碾过屯子还未完全化冻的土路,载着一家人的期望与离愁,缓缓驶向公社火车站。小荔妈因这两天要去公社参加学习,没时间和他们一起去,还觉得挺遗憾的。

一路颠簸,抵达省城哈站时已近中午。刚随着人流挤出略显嘈杂的车站,便看到先一步出来的胡爱国正等在站前广场上。四人汇合,按着录取通知上的指引,找到了52路公共汽车站。老旧的公交车载着他们,在省城的街道上晃晃荡荡行驶了约摸半个小时,终于停在了“医科大学”站。

下车抬眼望去,马路对面一栋三层红砖楼——这就是小泽即将度过数年光阴的学府。在这个普遍低矮的年代,三层建筑已算得上气派威严。他们出示录取通知书在门卫处登记后,才得以进入大楼办理入学手续。过程出乎意料地简单快捷。得益于免费上学的政策,不仅学费全免,学校每月还会发放15元生活补助,这钱完全够学生一个月的伙食费,节省的还能存下点。

临床专业今年只招了两个班。巧的是,小泽和胡爱国不仅同班,还被分到了同一间寝室。他们来得早,寝室里空无一人。这是一间典型的八人间,四张上下铺的铁架子床靠墙摆放。两人不约而同地选择了窗边相对的两个下铺,光线好,也方便。小荔爸手脚麻利地帮着打扫卫生,擦净床架,看着儿子铺好了被褥。看着一切都安顿妥当,他才放心地准备带女儿离开。

临走前,小荔悄悄把哥哥拉到一边,压低声音叮嘱:“哥,在学校安顿好了,多留意着点。要是后勤或者那些不用文凭的部门有人卖工作指标,你就想法儿打听打听,给爸妈留意着。还有,要是看到有合适的房子,也瞅瞅。不过这些都别急,等你站稳脚跟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