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夏夜归家(第1页)

检查组撤离的风波仿佛投入深潭的石子,涟漪散尽后,日子又恢复了它不紧不慢的步调。邮局里一切如常,风平浪静。陆怀瑾那边也再没有新的消息传来,如同石沉大海,这平静反而让小荔心中那根弦松了下来,却又隐隐悬着一丝未落地的尘埃。

省城的杨晓雪真是个实诚姑娘,回去后就把小荔托付的事放在了心上。她跑了几趟百货大楼,打听锁边机的消息,得到的答复都差不多:这是生产设备,不对个人出售。最后还是她妈托了关系,在服装厂的旧设备堆里翻找,才寻摸到一台淘汰下来的二手机器。

机器送到小荔手上时,看着竟有七八成新,只是边角有些使用痕迹。杨妈妈托人带话说:“别看是旧的,厂里管库的说了,性能好着呢,要不是看老姐妹的面子,这个价可拿不下来。”——整整两百块!小荔付钱时,心里也抽了一下,比崭新的缝纫机还贵。在这个工业品匮乏、物资凭票的年代,许多后世看来不起眼的东西,价格都高得令人咋舌,且常常有价无市。

这感觉,就像供销社新到的那批塑料凉鞋。夏天一到,花花绿绿的凉鞋一摆上柜台,立刻成了大姑娘小媳妇们眼里的稀罕物,刚上架就被抢购一空。

小荔私下里跟胡甜甜嘀咕:“那玩意儿穿着烧脚丫子,哪有咱自家纳的千层底舒服透气?”可在这相对闭塞的小县城或者更大的省城,这就是顶顶的“时髦”和“潮流”。

胡甜甜就是这潮流的引领者之一。她穿着小荔亲手做的水蓝色“的确良”布拉吉,裙摆轻盈,同色系的发带束起乌黑的辫子,再配上抢购来的白色塑料凉鞋,走在县城街头,那回头率蹭蹭地往上涨。

不少姑娘都悄悄打听:这漂亮裙子哪儿做的?那别致的发带哪儿买的?无形之中,王小荔的手艺和胡甜甜的穿搭,竟成了县城年轻女同志悄悄模仿的风向标。

为感谢杨晓雪的帮忙,小荔特意给杨晓雪和她妈妈各做了一套时兴的布拉吉,还附赠了不少精巧的发带和头绳。

家里有了缝纫机和锁边机这两样“大件”,做衣服的效率简直上了天。“哒哒哒”的机器声连绵不断,布料在针尖下飞速成型,比手工快了何止几十倍。

又是一个周六傍晚,夕阳熔金。小荔和她爸王有田提着两个鼓鼓囊囊的包袱,踏上了回屯子的路。包袱里塞满了小荔给妈妈做的新衣裳,还有小荔爸不知从哪儿淘换来的几斤珍贵挂面。

紧赶慢赶,到家时天已擦黑,快八点了。夏夜的屯子,暑气未消,不少人家都在屋外纳凉。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