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4章 生产与市场分析(第1页)

2021这一年九个月,我们共烘干铁红磁粉120吨一百万余元,实验产品过程中,用掉氢气费十万余元、氧气费一万余元、氮气费二十万余元、电费三十万余元、水处理费十万余元、人工费二十余万元。

寄出的产品样品样几十余次,卖出的产品十余吨,毛收入在六十万元。

从生产成本结构看,2021年1-9月铁红磁粉单位成本高达8.44万元/吨,较行业规模化企业平均水平6.63万元/吨高出27.3%。这种成本劣势主要源于三个方面:

首先,工艺气体消耗占比异常偏高。氢气、氮气、氧气三项合计占成本41.7%,远超行业32%的平均水平。

具体数据显示,氢气单耗达85m3/吨,较行业先进水平65m3/吨高出30.8%,仅此一项就增加成本约0.8万元/吨。这是由于实验阶段采用保守工艺参数,气体利用率偏低所致。

其次,能源成本控制存在明显短板。电费占总成本30.5%,每吨产品电耗达2500kWh,比行业先进水平1800kWh高出38.9%。能效低下的主要原因是窑炉热效率仅有55%,且余热回收系统尚未完善。

第三,固定成本分摊不足。在年产仅120吨的小规模生产条件下,人工、水处理等固定成本被放大,每吨分摊金额达2.58万元,而行业规模化生产该数据仅为1.9万元。

通过精细化核算可见,若能将气体利用率提升至行业水平、电耗降低20%、年产量扩大至300吨,单位成本可降至6.5万元/吨以下,基本达到行业竞争力水平。这为2022年的成本控制提供了明确的优化方向和数据支撑。

另外,好多次生产的产品不合格,需要对对产品的重复修复,可以说从人力到物资、原料、损耗等还不包括在内。

一、年度生产概况与成本分析

2021年1月至9月,我公司共烘干铁红磁粉120吨,总生产成本达101万元(具体分项见表1)。这一数据反映了在实验性生产阶段的高投入特性,但同时也暴露出成本控制与规模化生产的矛盾。

表1:2021年1-9月生产成本明细

项目费用(万元)占比(%)行业平均对比(万元/吨)氢气费10.210.1%0.75(行业基准:0.65)氧气费1.31.3%0.10(行业基准:0.08)氮气费20.520.3%1.50(行业基准:1.20)电费30.830.5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