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季度电费单比去年少两万七那天,老板来视察,我让电工开亮所有灯,白炽灯管嗡嗡声里,能听见空气流动的轻快节奏。
环保这块骨头最硬。
最初的废水沉淀池就是露天大坑,下雨时泛绿泡沫的污水漫到围墙根。附近村民带着农药瓶来交涉的场景,我至今记得。
他们的胶鞋踩在泥地里咕叽响,裤腿草籽蹭到我裤管,愤怒的唾沫星子几乎喷到脸上。
后来砌了三级过滤池,安装在线监测仪时,技术员调试溅起的水花落在我手背,凉丝丝带着消毒水味,远处烟囱白烟在阳光下散成透明的雾。
"滤池一百个,不如台账清。" 这是我在车间黑板写的第一句话。
总有人说 "差不多就行",但我见过因比例不对造成保温弯头不合格,像被砍断的骨头堆在废料区,阳光下闪刺眼寒光。
有次工地验收,工程部的货比合同薄 0.3 毫米,采购老孙拍着桌子说 "肉眼看不出来",我用脚往他面前一推,保温管里的发泡机立马就凹下去,他的脸红得像高温灼烧的铁块。
"省一度电不难,难的是让关灯成为条件反射。" 这话在班组长会说过二十遍。
那年夏天限电,车间突然断电时,发泡车间操作工小王正叼着冰棍检查模具,融化的糖水顺着指缝滴在钢板上,夕阳里拉出金线。
恢复供电后,所有机器启动瞬间,我发现仓库灯还亮着 —— 早上领料工人忘关了。
从那天起,每个开关旁贴了黄色便签,上面是责任人签名,纸张在机器震动中卷了边,却让月电费单数字像退潮般回落。
最得意那句 "环保不是给别人看的,是夜里能睡安稳觉的枕头"。
除尘器处理装置改造时,有工人说 "花这钱浪费",老板没表态,让我们去车间帮工。
那天夕阳把所有树影子拉得很长,落在崭新排污管道上,像给钢铁镀了层金边。
红岛老李来交接那天,车间正调试新颗粒机变速箱。他穿熨烫笔挺的夹克,皮鞋在水泥地踩出噔噔响,和周围油污工装形成对比。
"老王这六年不容易。" 他递烟的手戴着亮闪闪的金表,表链摩擦声让我想起仓库生锈的铁链,"以后有啥不懂,还得请教你。"
我看他身后两个年轻人拿平板拍设备,屏幕反光里能看见车间墙上 "精益求精" 四个大字,被阳光照得刺眼。
侯副部长修锅炉那事,像根锈钉子扎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