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章 李自成起义1(番外)(第1页)

这几章写写李自成的事,和主线剧情无关。也就是艾家还在。作为明末最重要也是推翻大明的英雄,我觉得值得写两章来介绍一下他。内容就是《荒书》和《豫变纪略》的内容,加上我自己的一点点发挥。

李自成的身世不像张献忠的说法那么多,基本上只有两种说法:从小家庭富裕被他当家后败光了,还有一种就是从出生家里就很穷。但是后者说法明显靠谱一点。

崇祯十五年,李自成出河南后振臂一呼,迅速聚拢了几十万流民。当时的三边总督汪乔年觉得他已经成势了,就决定挖了他家祖坟破坏他的运势。

时任米脂知县的边大绶挖开了他父亲的坟墓,陪葬品只有一个破碗,证明了他父亲还在时李家就是赤贫了,所以不存在什么家产在他父亲死后败光了。

最不可思议的是,这个挖了李自成祖坟的边大绶在大顺建立后被李自成录用。后面李自成撤出北京,他投靠了东虏,写了一本书叫《虎口余生记》,讲述了他在大顺朝廷里面有多坚贞不屈。

李自成出生于明万历三十四年(1606年),陕西米脂双泉里李家站人氏。祖父叫李海,父亲叫李守忠。他母亲有金或者吕姓两种说法。

除此之外,他还有一兄一弟。大哥就是李过的父亲,没有留下姓名;弟弟叫李自敬。所以说他本名就叫李自成,"鸿基"的说法应该是取的字而非本名。

李自成从小家中就十分贫穷。他父亲李守忠为了不让李自成和他们一样大字不识一个、交个税都要被官府搓油,咬着牙让他读了几年私塾,使他粗通文墨。

不得不说明末两大义军首领家里都挺开明的,张献忠和李自成都是识文断字的,这让他们在全是文盲的农民军里面显得一枝独秀。

李自成小时候除了在家帮自己父亲种地,就是帮艾家放羊。牧童并不是什么好的差事,一大群羊看不过来是很容易丢的。旧社会地主都不是啥良善之辈,无理都要搅三分。

他们这种给地主干事的穷苦人家从小被欺负到大都是很正常的。

一般这种环境活下来的要么愈发懦弱,要么就遇挫则强,越来越坚毅李自成就是其中后者。

还没成年时父母就双双去世,李自成拉着自己的侄子兄弟一起生活,天启末年,李自成应聘进入了银川驿站当驿卒,也算是吃上了官家饭。

但是大明的官员想找出不贪的实在太难了,驿站的驿丞同样喜欢钱,驿丞能贪的地方不多,只有在马料钱上面下手,久而久之马匹越喂越瘦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