步兵那边,李茂他们也没做大的更改,还是按照官军编制,其它编制他也想不出来。
只是三个正兵营补充了大批新兵,李茂将中营的二百老兵匀给了后营,旨在提升后营战力。
以前的方法虽说有无奈之举,但终归不利于发展,人员调整后,现在每个营正兵达到了一千五百人。
也就是李茂和自己关系好,加上他本身就是副将,这二百老兵给了后营他也无所谓,要是换个人,怕没这么好说话了。
而辎重营也拆分了,以后队伍人越来越多,不可能永远都在一处行军作战。
所以辎重营原本六部人马,在高栎建议下,李茂分出三部配属给前营、中营、后营,这样他们就有了独立作战的能力。
辎重营的营官还是陆雄,他负责一切资源调配。
算上这些辅兵,每个正兵营就有二千三百人左右,短时间支撑一个方向的战事没有任何问题。
做流寇安稳的日子不多,随着克营大肆扩军,目前不算妇女营,全营正辅兵有一万一千人,算上妇女营共两万人。
壶关、平顺两地的知县得知流寇在管辖地大肆征兵,吓得魂飞魄散,纷纷请宋统殷派军队来剿灭贼寇。
宋统殷也没办法,陕西援剿官军都忙着抓王嘉胤调不过来,要是让山西官军过来,多半又是给克贼送装备的。
如果只是县令要求,他压下去了就好。但是沈王接连催了他几次了,他不去不好给朝廷交代。
靖难之后,藩王就慢慢开始被削掉军权,领地的政治权力也全部归布政使和巡抚管了。但人家姓朱,再怎么也是皇帝的亲戚。
如果只是流寇在潞安境内活动,沈王也不至于怕成这样。
但是这些胆大包天的贼寇,将他在漳泽湖和浊漳河附近的王庄扫荡一空,让他损失了上万石粮食还有白银。
朱家王爷没有政治权力,就开发了各种兴趣爱好。
类人点的就虐民害民,反正地方官府管不了他们。
拟人一点的就如这个沈王,只喜欢捞钱。这些流寇把他钱抢了,气得在王府哇哇叫。
这也不能怪刘处直,目前增加了这么多人,人吃马嚼的消耗自然大。
营里这五千多匹马吃饭顶三万人的消耗,刘处直又不打算饿着手下,就命令高栎、李茂、史大成分兵出击,狠狠的抢沈王。
在沈王的第五封求援书信到了太原府后,宋统殷终于不胜其烦,亲自手书曹文诏,请他们派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