义军大破山西镇兵后,王嘉胤和刘处直等人都认为官军至少要一个多月以后才能入山西征剿,但大伙都低估了大明皇帝的实力——削了死去的王国梁世职后,又砍了逃跑参将李春坊的脑袋,地方武将为之一振。
至于杜文焕等人找的借口,崇祯理都没理,限期陕西官兵一月内入山西,并且任命他提督四镇,即延绥镇、山西镇、临洮镇、宁夏镇。当然,最后都归洪承畴指挥。崇祯为了督促他们作战,还让河西兵备道叶廷桂、榆林兵备道白贻清监军。
从大明建国到现在,提督两镇都屈指可数,提督四镇那就真是第一次了。年初杜文焕振奋了一次,现在听到陛下又让他提督四镇,一下子又振奋了,准备好好打几个胜仗。
这下杜文焕也不说陕西缺船了,不知从哪变出了上千条船,就等宁夏和临洮的官兵赶到府谷渡河过去剿贼。
从渡河到攻城再到围歼山西镇,都是刘处直、高迎祥、王嘉胤包圆了。自然,县城里面的缴获都归这三个人,而住在城内也是这三营掌盘子的特权。其它掌盘子也有自知之明,没有抢,而是向王嘉胤告辞,往山西内地发展。
王大帅巴不得这些人散的越开越好,这样官军剿他们也要费心费力,他要发展也会容易一些。
刘处直没有立刻就走。快入冬了,山西北部会很冷,粮食可以打大户获取,棉花则需要那种专门收货的商人才有,一般人家也不会囤那么多棉花。
他让李狗才带着侦察营在太原府州县联系商人,专门给河曲送货,给了五倍的价格让他们送过来。这些商人只要有利润,管你是不是反贼。几天后,运着棉花的商人纷至沓来。
在陕西缴获的金银在本地能用上的其实很少。陕西本土的生产已经很薄弱了,尤其是关中、陕北一带,经过农民军和官军三年多的拉锯,做生意的商人很少了。虽然打士绅、县城缴获了大量金银,但没地方花。
明末经济脆弱的原因还有一点:地主老财、士绅家都喜欢囤银,造成了白银很贵,而普通百姓根据一条鞭法每年又需要白银纳税。所以,大部分百姓赤贫,不仅仅是天灾的原因。银贵的时候粮食贱,百姓需要拿自己大半收成才能换取赋税所需的白银。
像现在陕西,银贱了,四两五两白银才能换一石粮食,但百姓又拿不出粮食来换银子了。这就是一种死循环。当然,这是题外话了。
这次光在河曲,几个大贼就撒了几十万两白银,买光了这些商人拉来的一切物资。相信这些钱流通到市面上,可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