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不仅仅是笔墨的舞动,更是思绪的延伸与灵魂的碰撞。”王至诚抬头,看向坐在对面的南造云子,嘴角勾起一抹调侃的笑意。
南造云子的眼神一亮,急忙从书架上拿出几本书帖,掩饰自己的紧张:“看来您对书法颇有造诣,您能指点一二吗?”
王至诚毫不推辞,语气渐渐变得认真:“一般可以按照书法字体的演变来分类,比如‘金文三盘’、‘二凤刻石’、‘龙门四绝’、‘南北双星’、‘楷书四大家’、‘唐隶四大家’、‘隶书四大家’、‘行书四大家’、‘草书四大家’。”他停顿了一下,观察着南造云子脸上的表情,继续说道,“还有‘书中四贤’、‘钟王’、‘一台二妙’、‘一祖三宗’、‘二王’、‘二张’、‘二李’、‘崔杜’、‘大、小欧’、‘大、小钟’、‘三宋二沈’等。这是按照书法家来归类。”
南造云子认真地听着,试图在脑海中理清这些复杂的名称:“明白了,都是按照书法家的出生以及活动范围来称呼的。比如‘南沈北于’的沈尹默、于右任;‘南林北吴’的林散之、吴玉如。”
王至诚微微一笑,摇了摇头:“也非如此。按你的理解,沈尹默应该更正为‘南于北沈’、‘南吴北沈’了?”
“我……我理解错了?”南造云子略显困惑,眼睛微微眨动。
“这‘南’指的是‘南帖’,‘北’指的是‘北碑’。沈尹默、林散之是研究二王帖学的巨擘。而于右任、吴玉如的笔法则是将二王行草的技艺与北碑书法的笔法结构融汇,达到了北碑的高峰。”王至诚解释道,语气中带着几分骄傲。
南造云子点了点头,似乎想到了什么:“吴是周恩来的同学,于是蒋司令的书友……”
王至诚微微皱起眉头,转而问道:“问及翔宇、蒋司令?有些不解?”
“没什么,只是随口说说。”南造云子压低声音,略显紧张,转移了话题。
王至诚继续深入探讨古代书法的各个流派:“我们还可以按照朝代编排,比如‘初唐四大家’、‘宋四大家’、‘元初四大家’、‘明朝三才子’、‘晚明四大家’、‘吴中四才子’、‘清代四家’、‘西冷八家’、‘艺坛三杰’等。”
“也可以按照书法家的书写特点归类。”他拿起几本字帖,指着张芝、张旭、怀素、颜真卿等人的作品,热情地说道,“例如‘一笔书’、‘破体’、‘颜筋柳骨’、‘颠张醉素’、‘浓墨宰相’。”
南造云子眼中闪过一丝兴奋,急切地问: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