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谍战北京:雷雨中的川岛美子(第1页)

闪电划破夜空,雷声如同怒吼般回荡。川岛美子坐在桌子旁,双手握着短枪,眼神中流露着对马一浮的蔑视和对王至诚的威胁。

川岛美子声音如同刀锋,切割着沉闷的空气:“1916年至1927年,蔡元培担任北大校长的这十年,是北大最辉煌的时期。他在开学典礼上的演说中,要求学生‘抱定宗旨’、‘砥砺德行’、‘敬爱师友’,奠定了北大的国学传统和精神。”

王至诚和马一浮试图插话,却被这番话打断,只能静默地倾听。

川岛继续说道:“借着‘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幌子,蔡元培辞退了一批不称职的中外教师,而对守旧的辜鸿铭等人却不离不弃,利用他们对国学的深厚造诣。”

“这一些与日本人有关系吗?”王至诚低声回应,心中满是无奈与不满。

川岛美子继续阐述,“蔡元培聘请了许多卓越的师资,如李大钊、鲁迅、胡适、刘半农、梁漱溟等人来北大任教。他推行教授治校、民主管理的制度,设立评议会,成为学校的最高权力与立法机关。”

马一浮微微一笑,赞同地说:“在蔡元培聘任的教授中,不仅有国学大师,还有国民政府的要人,甚至包括共字号的领袖。李大钊在中国率先系统地传播和实践马克思主义,使北大成为研究与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中心,这不能不说是蔡元培默许了北大对共产主义的信仰。”

“北大,蔡元培面对国共政治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马一浮努力维护蔡元培的形象,尽管他知道这并不容易。

川岛美子一手按着桌案,一手扶着枪,目光直逼马一浮:“当年北大学生傅斯年、罗家伦等人举行示威游行,痛打章宗祥,蔡元培在哪儿?军警当场逮捕了不少学生。蔡元培又在哪?”

马一浮说:“当时,蔡元培与李大钊、陈独秀等人一起,为营救被捕学生,不惜发动全国工商界罢工、罢市……”

川岛美子对王至诚说:“北洋军阀掌控北京后,蔡元培对吴稚晖的意见表示附议,主张‘取消共产党人在国字号之党籍’,这在某种程度上是对国共分裂的纵容。并提出‘清党’方案,给中共带来一场浩劫。”

川岛美子冷笑,似一只优雅却危险的猎豹:“至诚君就像一匹马驹,不如老马识途。”说着走近马一浮一步,喝问:“你什么时候也替共党做事情?”

“在清党初期,蔡元培曾针对浙江清党委员会草菅人命的行为提出严厉批评;在上海‘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中,他并不支持滥杀,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