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至诚刚到上海,便在繁忙的港口邂逅了即将赴日本留学的袁殊。袁殊是个年轻人,脸上洋溢着青春的朝气,眼中闪烁着对未来的憧憬。两人简单寒暄后,王至诚便迫不及待地问:“贤弟,你这次去日本读哪所大学?主攻什么专业?”
袁殊自信地回答:“我将前往早稻田大学和日本大学,攻读新文学、新闻学以及东洋史。不仅如此,我还会努力熟练掌握日语,并接触马克思主义和共产主义思想。”
王至诚看着不足18岁的袁殊,心中不禁为其选择感到欣慰,语气中满是赞同:“文学和新闻学是你的强项,东洋史的选择也极为明智。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许多知名的日本学者,比如佐藤松本等,都是深谙汉语的中国通。你这一去,定能在新闻学术领域有所建树,同时接触到不少先进的思想,对你的未来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王至诚从书画包中取出一小袋大洋,郑重地递给袁殊:“穷家富路,身在异国他乡,留学费用不菲。你在经济上若有困难,切勿犹豫,随时给我写信或发电报。”
袁殊感激地摇头:“王兄,你也不容易,如何能收下?”
“我在日本留学过,写几幅字的事情轻而易举。若是你的家境窘迫,务必告诉我。”王至诚的声音中透着关切,袁殊心中感动不已,内心重燃起对革命的热情。未曾想到,这段留学经历,竟为他日后的多重间谍生涯铺就了意想不到的道路。
王至诚陪袁殊来到港口,正要送他上船时,一位身着西装、系着蓝绸领带的青年人走了过来。此人气宇轩昂,显得比王至诚年长几岁。“敝人,琅琊王氏,名至诚,任职于东北大学。”王至诚自我介绍,伸手握住对方的手,微笑着问:“先生贵姓大名?”
“以后免去这些繁文缛节,直接称呼我‘田汉’。”田汉的态度直爽,仿佛与生俱来的自信。
王至诚心中一惊,田汉可是一位赫赫有名的文化人。根据资料,田汉,1898年生于湖南长沙,是中国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身兼多职,文才斐然。王至诚心中暗想:“难怪田汉与鲁迅产生矛盾,不仅因文学理念不同,还因性格差异。”
“田汉兄也是景星学社的社员。”王至诚试探着说。
“嗯。”田汉点点头,继续喝茶,显得有些沉默。
“我也是。厉麟似成立该社,旨在推动中国文化走向世界,同时引入西方先进文化。学贯中西,方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贡献。”王至诚话锋一转,试图引导话题。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