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6章 书画情缘: 浮沉的艺术梦(第1页)

1930年9月,东北大学林徽因的办公室里,阳光透过窗帘洒落在书桌上,映照出一片温暖的光圈。为了推动书画教学,林徽因在业余时间写信给好友,寻找书画艺术的合作伙伴。今天,她特意请王至诚来办公室和王至诚告别。

王至诚一进门,便开门见山地问:“你果真想好了,要离开东北大学吗?”

林徽因点了点头,神情坚定,如秋日清晨的阳光:“主意已决。我已征求了梁思成的意见。”

“究竟是为什么?”王至诚皱眉,心中疑虑如潮水般涌来,“我和汉卿好不容易把你从火车站,请了回来。这才几天啊?”

林徽因嘴角浮起一丝微笑,眼中透出坚定的光芒:“你为什么想挽留我呢?”

“东北大学研究书画的人本就不多,如果您离开,教学将无法开展。”王至诚语气恳切,显然对林徽因的离去感到无奈。

林徽因摇了摇头,眼神中透出柔和:“唐蕴玉、金启静等画家都在加入‘艺苑’,而潘玉良刚从欧洲归国,已成为我们团队的重要力量。如果您能加盟,未必不能请潘玉良到东北大学,或请孙多慈来。”

“孙多慈?”王至诚的眉头一挑,有些疑惑。

“她是一位年仅16岁的优秀女孩,凭借宗白华的介绍成为中央大学美术系的旁听生。”林徽因认真解释,语气中透出对孙多慈的赞赏,“她聪慧过人,拥有绘画天赋。徐悲鸿对她也颇为器重。”

“可她还是个孩子,学业未了,怎么能请她来东北大学呢?”王至诚不解。

“因为她出事了。”林徽因声音低了下来,“她与徐悲鸿发生了惊世骇俗的恋情,整件事在南京中央大学闹得沸沸扬扬,令她不得不面对巨大压力。”

王至诚陷入沉思,想起去年的风波。师生恋在当时的文艺圈内并不罕见,然而徐悲鸿和孙多慈之间的年龄悬殊,以及她尚在艺术生涯初期的脆弱性,注定了他们的结局不会美好。

“我不明白徐悲鸿能给她什么?”王至诚摇头,目光沉重,“他这样做不仅毁了她的爱情,也可能断送她的艺术之路。”

“毁掉她的,不是徐悲鸿,而是他的妻子——蒋碧薇。”林徽因说,眼神中透出无奈与同情。

“蒋碧薇?”王至诚略感惊讶。

“她心思缜密,了解徐悲鸿的性格。当她发现孙多慈与徐悲鸿的关系后,立刻变得不安。为了扞卫自己的婚姻,她不仅在家中指责徐悲鸿,还对孙多慈展开了人身攻击。”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