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章 前太子之殇(第1页)

暮色初临时,一名蓬头青年突然撞开宰相府朱漆大门,在廊下高声叫嚷着要揭发谋反。

房玄龄执笔的手微微一顿,即刻命人将其引入正堂。

烛火摇曳中,青年直勾勾盯着这位白发苍苍的国之栋梁:

"我要告的就是司空大人——你!"

堂内空气瞬间凝固。房玄龄搁下狼毫,忽而轻笑出声:

"你指名要见本官,却当庭指控我谋反?莫不是旅途劳顿,神智昏聩?"

青年却跺脚大喊:

"我没疯!就是要告你房玄龄图谋不轨!"

老宰相眸光微闪,心中警铃大作。

他深知此事若处理不当,必成政敌攻讦把柄,更可能引发圣心猜忌。

当机立断下令:

"备快马,即刻将此人送往洛阳行宫,交由陛下处置!"夜色里,八百里加急的马蹄声撕破长安的宁静。

洛阳行宫内,李世民听闻奏报后神色冷峻,当即挥毫写下敕令:

"朕只为此事破例一次,下不为例!"

掷笔时,他望着案头房玄龄往年所书的《谏伐高丽表》,长叹道:

"玄龄谨慎若此,反遭构陷,足见朝堂暗潮汹涌。"

然而更大的危机接踵而至。当大军抵达洛阳时,两则噩耗几乎击垮这位雄主。

先是运粮使违艇因未勘察河道,致使六百艘满载粮草的船舰搁浅河汊。

李世民将奏报摔在地上,怒喝:

"断我粮道,形同谋反!速将违艇、陈师正锁拿进京,严加审讯!"

未等怒火平息,又传来前太子李承乾病逝乾州的消息。

贞观十七年那场惊心动魄的太子谋反案仿佛就在昨日,此刻听到昔日爱子的死讯,李世民踉跄扶住龙椅,泪水夺眶而出。

他不顾战事紧急,下令暂停一切军务,以国公之礼厚葬李承乾,追赠荆州大都督,谥号"愍"。 张起灵听后心中一叹。

夜幕笼罩洛阳城,东宫旧地的烛火却格外明亮。

长孙无忌与褚遂良相对而坐,压低声音交谈。

原来粮船搁浅竟是二人设下的局——违艇乃前太子旧部,陈师正与魏王李泰来往密切。"

如今违艇伏法,陈师正下狱,唯有李太党羽尚存隐患。"

长孙无忌摩挲着腰间玉带,

"流放之罪可赦,唯有斩草除根,方能保晋王东宫无忧。"

窗外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