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8章 安史之乱(5)(第1页)

长安,兴庆宫的沉香亭畔,暮春的风裹挟着牡丹的馥郁,却吹不散殿内凝滞的空气。李隆基斜倚在铺着紫貂裘的软榻上,指尖漫不经心地摩挲着玉如意上的云纹,目光落在阶下躬身侍立的高力士身上。

他的声音听不出喜怒,像潭深水:“高仙芝在潼关待了这些时日,敌军都快打到眼皮子底下了,为何还按兵不动?”

高力士连忙叩首,额角的汗珠在琉璃灯的映照下闪着光:“回圣人,高将军差人递了奏报,说那安禄山叛军从洛阳一路奔袭而来,粮草辎重跟不上,已是强弩之末。他说潼关天险,正好据守,等敌军粮草耗尽、军心涣散了,再出兵掩杀,方能一举破敌。”

“呵呵。”李隆基轻笑两声,笑意却未达眼底,玉如意在掌心转了半圈,“他倒会算账。怕是前番吃了些亏,损了兵力,便成了惊弓之鸟,不敢往前冲了吧?”

他坐直身子,龙袍上的十二章纹随着动作微微晃动,“力士,传朕旨意——令高仙芝即刻出兵,剿灭逆贼,不得有误!若再迁延,以抗旨论处!”

高力士心头一紧,想劝又不敢,只得叩首领旨:“奴才遵旨。”说罢便躬着身子,快步退出了大殿,廊下的宫灯被他带起的风晃得摇曳不止。

三日后,潼关城头。朔风卷着黄沙,拍打在斑驳的城砖上,发出呜呜的声响。高仙芝正站在箭楼之上,望着关外连绵的营帐,眉头拧成了疙瘩。他身旁的封常清一身戎装,铠甲上还留着前些日子激战的痕迹,沉声道:“将军,叛军看似嚣张,实则每日都在减员,粮草更是见底,再等几日……”

话音未落,城下忽然传来一阵喧哗。只见边令诚穿着一身簇新的绯色官袍,在一队禁军的簇拥下,趾高气扬地登上城楼,手中明黄的圣旨卷轴在风中猎猎作响。

“高将军,接旨吧。”边令诚下巴微扬,刻意拖长了语调。

高仙芝与封常清对视一眼,连忙跪地接旨。待听清“即刻出兵,剿灭逆贼”八个字时,高仙芝猛地抬头,眉头紧锁:“监军,这……”

“高将军有何异议?”边令诚打断他,皮笑肉不笑地盯着两人。

封常清按捺不住,拱手道:“监军大人,叛军虽缺粮,却都是亡命之徒,此刻出关硬碰硬,我军怕是要吃大亏!潼关乃长安门户,万万不能有失啊!”

边令诚冷笑一声,抬脚上前一步,几乎踩到封常清的战袍:“封将军是在教咱家做事?还是觉得圣人的旨意不妥?”他转而看向高仙芝,语气陡然严厉,“高将军,圣人的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