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周纪四 赧王中(第1页)

战国风云:权力、抉择与忠义的交织

齐王逃亡到卫国,卫君赶忙腾出宫殿给齐王住,还对齐王称臣,各种物资供应得十分周到。可齐王却一点都不客气,对卫君很不尊重,结果卫人就不再对他客气,还侵犯了他。齐王没办法,只好离开卫国,前往邹国和鲁国。到了邹、鲁,齐王还是一副骄傲自大的样子,邹国和鲁国直接拒绝他入境。没办法,齐王只好逃到莒地。楚国派淖齿带兵去救齐国,淖齿到齐国后就当上了齐相。这淖齿心里打着小算盘,想和燕国瓜分齐国土地,于是就抓住齐湣王,开始数落他的罪状:“千乘、博昌之间,方圆几百里的地方,下起血雨,衣服都被染红了,大王您知道这事吗?”齐湣王说:“知道。”淖齿又问:“嬴、博之间,地面裂开,深到能看到泉水,大王您知道吗?”齐湣王又答:“知道。”淖齿接着问:“有人在宫门前哭泣,去找却找不到人,离开后又能听到哭声,大王您知道吗?”齐湣王还是说:“知道。”淖齿就说:“天上降血雨染红衣服,这是上天的警告;大地开裂露出泉水,这是大地的警告;有人在宫门前哭泣,这是人的警告。天、地、人都发出警告了,大王您却不知道警醒,怎么能不受到惩罚呢!”说完就在鼓里把齐湣王给杀了。

荀子对这事儿评论说:国家啊,是天下最有利的形势。用正确的治国之道来治理国家,国家就能非常安定、繁荣,这是积累美好事物的源头。要是不用正确的方法治理,国家就会面临极大的危险,成为沉重的负担,这样的话,有国家还不如没有。到了最糟糕的时候,想当个普通老百姓都不行。齐湣王和宋康王就是例子。所以治理国家,以义为根本就能称王天下,以信为根本就能称霸诸侯,只靠权谋就会走向灭亡。

要是以礼义来治理国家,并且不让任何事情损害礼义。哪怕做一件不义之事、杀一个无辜之人就能得到天下,仁德的人也不会去做。就这样坚定地守护着国家,内心如此稳固。和他一起治理国家的人,都是秉持正义的义士;制定的国家刑法,都是合乎义理的义法;君主极力倡导,率领群臣一心向往的,是正义的志向。这样一来,百姓就会以义来敬仰君主,国家的根基就稳固了。根基稳固国家就安定,国家安定天下也就安定了。所以说:用国家来成就义,很快就能声名远扬,商汤和周武王就是这样,这就是所谓的以义立而称王。

如果德行还没达到最高境界,义还没有完全实现,但是天下的事理大致都能掌握,刑赏和承诺在天下都有信誉,臣下都清楚地知道君主是可以信赖的。政令已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