熹平六年(公元177年,丁巳年)
春天,正月辛丑日,大赦天下。
夏天,四月,发生大旱灾,七个州还闹起了蝗灾。
皇帝下令让三公列举上奏那些苛刻残酷、贪污腐败的地方官员,然后将他们罢免。平原相渔阳人阳球因为施政严酷,被征召到廷尉受审。不过皇帝想到阳球之前担任九江太守时讨伐贼寇立有功劳,就特别赦免了他,还任命他为议郎。
鲜卑又来侵犯边疆的三个地区。
集市上有几十个小老百姓凑在一起自称是宣陵的孝子,皇帝下诏把他们都任命为太子舍人。
秋天,七月,司空刘逸被免职,任命卫尉陈球为司空。
当初,皇帝喜欢文学,自己写了《皇羲篇》五十章,还把那些擅长写文赋的书生都召集到鸿都门下等待诏令。后来,只要是擅长写书信和工于鸟篆书法的人,也都被征召,一下子就来了几十人。侍中祭酒乐松、贾护趁机引荐了好多品行不端、趋炎附势的人,这些人老是讲些乡里的琐碎小事,皇帝却特别喜欢,还破格给他们很高的职位。而且皇帝已经很久没有亲自去郊外祭祀天地、到宗庙祭祀祖先了。正好赶上皇帝下诏让大臣们各自陈述政治上的重要事务,蔡邕就呈上密封的奏章说:“在五郊迎接节气、在清庙祭祀祖先、在辟雍举行养老礼,这些都是帝王的大事,是祖宗恭敬奉行的。但有关部门却多次因为藩国有人去世、宫中有人生产,或者官吏士兵有小的不洁之事,就废除这些礼仪,忘了礼敬的重要性,只知道相信那些讲禁忌的书,拘泥于小事情,结果损害了重大的典礼。从今往后,斋戒等礼仪应该按照旧有的典章制度进行,这样或许才能回应狂风雷霆、灾异现象。
“古时候选拔人才,一定会让诸侯每年进贡。汉武帝的时候,郡里举荐孝廉,还有贤良、文学等选拔方式,于是名臣不断涌现,文臣武将都很出色。汉朝得到人才,主要就是通过这几种途径。而书画辞赋,不过是小才能罢了;对于匡正国家、治理政事,它们没什么作用。陛下刚即位的时候,先学习经术,处理政务之余,看看文章,不过是当作一种消遣,就像下棋一样,不能把这个当作教化和选拔人才的根本。可现在书生们为了利益争得头破血流,写文章的人多得像开锅一样。其中水平高的,还能引用一些经书中的道理来讽喻,水平低的,就只是用些俗语对句,和演戏的差不多,有的甚至抄袭别人的文章,假冒别人的名字。我每次在盛化门接受诏令,为他们评定等级,那些没达到标准的,也跟着其他人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