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平四年(公元252 年,壬申年)
春天,正月癸卯日,司马师当上了大将军。
在吴国这边,吴主把原来的太子孙和封为南阳王,让他住在长沙;仲姬的儿子孙奋封为齐王,住在武昌;王夫人的儿子孙休封为琅邪王,住在虎林。
到了二月,立了张氏为皇后,还来了波大赦。这张皇后是以前凉州刺史张既的孙女,东莞太守张缉的女儿。张缉也被召入朝拜为光禄大夫。
吴国那边还改了年号叫神凤,又大赦天下。
吴主的潘皇后性格刚猛暴躁,吴主生病的时候,她就派人问孙弘关于吕后临朝称制的事儿。身边的人实在受不了她的暴虐,趁她昏睡的时候,把她勒死了,对外谎称她是中了邪。后来事情败露,有六七个人因此被处死。
吴主病重,把诸葛恪、孙弘、滕胤、将军吕据还有侍中孙峻叫到卧室,托付后事。夏天四月,吴主去世。孙弘和诸葛恪向来不对付,怕被诸葛恪整治,就秘不发丧,打算假传诏书杀了诸葛恪。孙峻把这事告诉了诸葛恪,诸葛恪就请孙弘来商量事儿,然后在座位上把孙弘给杀了,这才发丧。给吴主上谥号为大皇帝。太子孙亮即位,又大赦天下,改年号为建兴。闰月的时候,任命诸葛恪为太傅,滕胤为卫将军,吕岱为大司马。诸葛恪一上台就下令取消了一些监视百官和百姓的制度,免除了百姓拖欠的赋税,还废除了关税,各种给百姓好处,大家都很开心。每次诸葛恪出门,老百姓都伸长脖子想看看他啥样。
诸葛恪不想让各位王爷待在靠近江边有兵马的地方,就把齐王孙奋迁到豫章,琅邪王孙休迁到丹杨。孙奋不愿意搬,还老是违反法度,诸葛恪就写了封信给孙奋,说:“帝王那可是跟老天爷一样尊贵的,所以天下都是他家的,臣子、父兄啥的都得听他的。仇人有优点,也得提拔;亲戚有恶行,也得惩处。这是为了顺应天理,治理万物,先顾国家再顾自己,这可是圣人定下来的规矩,千百年来都不变的道理。以前汉朝刚建立的时候,封了好多王子弟,结果他们势力太大就造反,对上差点危及国家,对下兄弟骨肉互相残杀,后来就吸取教训,把这当成大忌。从光武帝以来,对诸王就有制度,只能在宫里自己玩,不能管理百姓,也不能参与政事,跟外面交往都有严格禁令,这样才平安无事,各自保住了福气。这就是以前的经验教训啊。大行皇帝借鉴古代,预防祸患,考虑得长远,所以生病的时候,就把各位王爷都分到各自的封国,诏书里交代得很详细,禁令也很严格,啥都想到了。就是想上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