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纪三,从公元228年(戊申年)到公元230年(庚戌年),共三年。
太和二年(公元228 年,戊申年)
太和二年正月,司马懿攻打新城,才十六天就把城拿下,还斩杀了孟达。申仪在魏兴待了老久,擅自假托朝廷命令刻印,随意封官。司马懿把他召来抓了,带回洛阳。
当初,征西将军夏侯渊的儿子夏侯楙娶了太祖的女儿清河公主,文帝从小就和他关系好,即位后,就让夏侯楙当安西将军,都督关中,镇守长安,接替夏侯渊的位置。诸葛亮打算进攻魏国,和手下人商量。丞相司马魏延说:“听说夏侯楙是皇上的女婿,胆小还没谋略。现在给我五千精兵,再带五千人背粮草,直接从褒中出发,沿着秦岭往东,到子午谷后向北走,不出十天就能到长安。夏侯楙听说我突然杀到,肯定弃城逃跑。长安城里就剩御史和京兆太守了。横门的粮仓以及百姓散存的粮食,足够我们吃的。等东边魏军集结,还得二十来天,而您从斜谷赶来,也能到了。这样,一下子就能拿下咸阳以西。”诸葛亮觉得这计策太冒险,不如稳稳当当地走大路,就能平定陇右,十拿九稳还没风险,所以没采纳魏延的计策。
诸葛亮宣称要从斜谷道攻取郿县,派镇东将军赵云、杨武将军邓芝当疑军,占据箕谷。皇帝派曹真都督关右各路军队。诸葛亮亲自率领大军攻打祁山,军队阵容整齐,号令严明。一开始,魏国因为蜀汉昭烈帝刘备死了,这几年蜀汉没啥动静,所以压根没防备。突然听说诸葛亮出兵,朝廷和民间都吓坏了。这时候,天水、南安、安定三郡都背叛魏国响应诸葛亮,关中地区震动,大臣们都不知道咋办。皇帝说:“诸葛亮向来倚仗山川险要固守,现在他自己送上门来,正好符合兵书里‘引敌人前来’的战术,肯定能打败他。”于是集结了步兵、骑兵共五万人,派右将军张合统领,往西去抵挡诸葛亮。丁未日,皇帝前往长安。
当初,越巂太守马谡才能出众,喜欢谈论军事谋略,诸葛亮特别看重他。蜀汉昭烈帝刘备临死前对诸葛亮说:“马谡这人说话浮夸,不切实际,不能委以重任,你可得看清楚!”诸葛亮却不这么想,让马谡当参军,每次见面谈论,都从白天聊到晚上。等出兵祁山的时候,诸葛亮没让魏延、吴懿等老将当先锋,而是让马谡率领各军在前,和张合在街亭交战。马谡不按诸葛亮的部署来,瞎指挥,放弃水源上山扎营,不在山下守城。张合切断了他们的取水道路,然后发起攻击,把马谡打得大败,士兵们四处逃散。诸葛亮前进没了据点,只好带着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