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书郎乐安人廉昭凭借才能得到皇帝宠幸,这家伙就喜欢揪着大臣们的小过错,想靠这个讨好皇帝。黄门侍郎杜恕就上疏说:“我看到廉昭上奏,说左丞曹璠在处罚应该上报的事情时,没按照诏书" />

第417章 烈祖明皇帝中之上(第1页)

尚书郎乐安人廉昭凭借才能得到皇帝宠幸,这家伙就喜欢揪着大臣们的小过错,想靠这个讨好皇帝。黄门侍郎杜恕就上疏说:“我看到廉昭上奏,说左丞曹璠在处罚应该上报的事情时,没按照诏书办,于是被查办审问。还说‘其他该受罚的人另外上奏’。尚书令陈矫自己上奏,说不敢推脱处罚,也不敢辩解,态度诚恳。我真心为朝廷感到惋惜啊!古代那些能治理国家、统治百姓的帝王,无不是既能赢得百姓的真心拥护,又能让大臣们把智慧和力量都使出来。现在陛下您为各种政务操劳,有时候忙到深夜,可各种事情却没处理好,刑罚禁令也一天天松弛。究其原因,不光是大臣们不尽忠,也是陛下没能让他们充分发挥作用啊。百里奚在虞国的时候显得挺笨,到了秦国就变得很有智慧;豫让在中行氏那里苟且偷生,到了智伯门下却能坚守气节,这就是古人留下的明证。要是陛下觉得现在世上没有良才,朝廷缺少贤能的辅佐,难道只能追慕稷、契那样久远的贤人的踪迹,干等着后世出优秀人才吗!现在那些所谓的贤者,都做着大官,享受着优厚的俸禄,可他们侍奉皇上的节操没树立起来,为朝廷效力的心思也不坚定,这是因为委任他们的职责不明确,而且世俗中有太多忌讳的缘故。我觉得忠臣不一定非得是皇上亲近的人,亲近的臣子也不一定就忠诚。现在要是有和陛下关系疏远的人批评别人,陛下就怀疑他是公报私仇,说别人好话,陛下又怀疑他是偏袒自己亲近的人,陛下身边的人有时还会趁机进些挑拨的话,搞得那些关系疏远的人不敢随便批评或赞扬别人,以至于对政事的处理,大家也都顾虑重重。陛下应该想想怎么让大臣们能畅所欲言,激励大家坚守正道的气节,让他们能和古人一样,名垂青史,可别让廉昭这种人在中间捣乱,我担心大臣们以后就只想保住自己的位置,对事情的得失坐视不管,这会成为后世的教训啊。以前周公告诫鲁侯说:‘不要让大臣抱怨不被任用。’意思是,如果不贤能就不能当大臣,既然当了大臣就不能不被任用。《尚书》列举舜的功绩,说他除掉了四个恶人,没说不管罪行大小,只要有罪就除掉。现在大臣们不觉得是自己没能力,而是觉得陛下不会任用他们;不觉得是自己没本事,而是觉得陛下不考察他们。陛下为什么不遵循周公任用人才的方法,以及大舜去除恶人的做法呢?让侍中、尚书们,皇上坐着的时候,他们就在帷幄中侍奉,皇上出行的时候,他们就跟着华丽的车驾,皇上亲自询问,让他们各自陈述自己的想法,这样大臣们的品行就能都了解清楚,有能力的就提拔,没本事的就辞退,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