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太守孔融,这人自视甚高,一心想着平定祸乱,可他能力一般,想法却不切实际,到头来啥大事也没做成。他平时高谈阔论,讲些清高的道理,官府里到处都是他这些言论,言辞倒是温文尔雅,读起来还挺有意思,可要是真论起做事,考察实际情况,他那些说法大多很难行得通。他就好比撒了张大网,可网眼却特别稀疏。刚开始接触,他还挺能得人心,但时间一长,大家也就不太愿意跟着他了。他用人也很奇特,喜欢找些与众不同的,大多是些轻薄没什么真才实学的人。至于像着名的儒者郑玄,他倒是以子孙的礼节相待,还把郑玄家乡的名字改成郑公乡。还有像左承祖、刘义逊这些清正贤俊的人,他也就是把人家安排在身边,却不跟人家讨论政事,还说:“这些人有民望,可不能失去他们!”黄巾军来攻打,孔融战败,逃到都昌坚守。当时袁绍、曹操、公孙瓒势力相连,孔融这边兵力弱小,粮食又少,孤立在一个角落里,和外界都没什么联系。左承祖劝孔融,说应该找个强大的势力依靠,孔融不听,还把左承祖杀了,刘义逊见状也离开了。青州刺史袁谭攻打孔融,从春天打到夏天,孔融的战士最后只剩下几百人,乱箭像雨点一样射过来,可孔融还靠着几案读书,跟没事儿人一样谈笑风生。到了夜里,城被攻破,孔融逃到东山,他的妻子儿女都被袁谭俘虏了。曹操和孔融以前就有交情,就征召他来担任将作大匠。袁谭刚到青州的时候,他的地盘从黄河往西,不过就是平原那一块儿。后来袁谭向北赶走田楷,向东打败孔融,威望和恩德都很显着。但在这之后,他开始信任一群小人,肆意地追求奢侈淫乐,声望也就逐渐衰落了。
从汉灵帝中平年以来,天下大乱,百姓都不种地了。各路军队纷纷兴起,可大多都缺粮,没有长远的打算。饿了就去抢老百姓的,吃饱了就把剩下的粮食扔了。军队动不动就人心涣散,四处流离,还没等敌人打过来就自己垮掉的,多得数都数不过来。袁绍在河北的时候,他的士兵靠吃桑椹维持生计。袁术在江淮地区,只能靠吃蚌蛤度日,老百姓甚至出现人吃人的惨状,整个州郡一片萧条。羽林监枣祗建议实行屯田制,曹操采纳了他的建议,任命枣祗为屯田都尉,骑都尉任峻为典农中郎将。在许县招募百姓屯田,收获了上百万斛粮食。从这以后,各州郡都设置了田官,到处都积攒了粮食,仓库都装得满满的。所以曹操四处征战的时候,不用担心运粮的麻烦,这才能兼并各路诸侯。国家军事上能有这么充足的物资,是从枣祗开始,靠任峻完成的。
袁术害怕吕布对自己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