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3章 世祖文皇帝下(第1页)

五月,刘禅登基即位,年仅十七岁。他尊奉皇后为皇太后,宣布大赦天下,更改年号为建兴。刘禅封丞相诸葛亮为武乡侯,兼任益州牧,大小政事,都由诸葛亮拍板决定。

诸葛亮开始规范官职设置,修订法律制度,还发布指令给下属们说:“参与政务的人,要集思广益,多多听取忠诚有益的意见。要是总怕得罪人,回避矛盾,不愿反复讨论,那肯定会出大问题。经过反复探讨而得出恰当结论,就好比扔掉破草鞋却得到了珠玉。然而人很难做到毫无保留,只有徐元直在这方面做得很好,从不含糊。还有董幼宰,参与政务七年,哪怕一件事有不到位的地方,他都能反复十次来告知提醒。要是大家能学到徐元直的十分之一,像董幼宰那样勤勉,对国家忠心耿耿,那我诸葛亮就能少犯点错啦。”

他又接着说:“以前刚开始和崔州平交往,常常听到他对我得失的看法;后来和徐元直相交,总能得到他恳切的教诲启发;之前和董幼宰共事,他每次说话都毫无保留;后来和胡济(伟度)共事,他也多次对我谏言劝阻。虽说我这人资质平庸、见识浅陋,不能完全采纳他们的意见,但能始终和这四位保持友好融洽的关系,也足以表明我对直言进谏的态度,从不怀疑排斥。”这个伟度,就是诸葛亮的主簿,义阳人胡济。

有一次,诸葛亮亲自校对文书,主簿杨颙直接走进来劝说道:“治理国家是有章法的,上下级职责不能混淆。我给您打个比方,假如有个人,让奴仆负责耕种,婢女掌管做饭,公鸡打鸣报晓,狗负责看家防盗,牛驮重物,马跑长途。这样家业就能有条不紊,各方面需求都能满足,主人就能轻松悠闲,只管吃喝玩乐。要是哪天主人非得啥事都亲力亲为,不再信任交付他人,累得自己身体疲惫、精神困顿,最后啥也干不成。难道是他的智慧还比不上奴婢、鸡狗吗?是他丢掉了当家作主的方法呀。所以古人说‘坐着谈论治国大道的,那是王公;亲身去做事的,是士大夫。’就像丙吉不过问路上横死的人,却操心牛喘气的事;陈平不愿意了解钱粮的具体数目,说‘自有主管的人’,他们这是真正明白自己职责本分的道理。现在您治理国家,却亲自校对文书,累得整天流汗,这不是太辛苦了嘛!”诸葛亮听后赶忙感谢他。后来杨颙去世,诸葛亮伤心地哭了好几天。

六月甲戌日,任城威王曹彰去世。甲申日,魏国的寿肃侯贾诩也走了。这期间还发了大水。

东吴的贺齐突袭蕲春,抓走了太守晋宗,得胜而归。

当初,益州郡的地方首领雍闿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