晁错的建言与汉文帝的举措
晁错又接着说:“皇上您招募百姓迁移到边境来充实边防,让屯守戍边的事儿更省事,运输物资的费用也减少了,这真是对百姓的大恩惠呀。下面的官员要是真能领会您这份厚意,奉公守法,照顾好那些迁移过来的老弱之人,善待年轻力壮的人,团结他们的心,不欺负克扣他们,让先来的人生活安乐,都不想老家了,那其他贫民就会羡慕,从而乐意前往。我听说古代迁移百姓,会考察当地阴阳是否调和,尝尝水泉的味道,然后规划城镇、设立里巷、划分住宅,先盖好房子,置办器物,这样百姓来了有住的地方,干活也有工具可用。这就是为什么百姓愿意轻易离开故乡,积极前往新的城邑。还会安排医生、巫师,用来救治疾病,举行祭祀活动,让男女能成婚,生死都有人照顾,死后坟墓也能挨在一起,大家一起种树养殖,房屋也完好安全。这样就能让百姓喜欢他们所处的地方,有长期定居的心思。
“我还听说古代在边境县邑设置防御敌人的制度,让五家组成一伍,伍有伍长;十个伍长组成一里,里有假士;四个里组成一连,连有假五百;十个连组成一邑,邑有假候。这些人都是从邑里挑选出来的贤能之才,他们能保护大家、熟悉地形、了解民心。平时在邑里就教百姓射箭的方法,战时就教导百姓如何应对敌人。所以内部卒伍训练有素,对外军政就能稳定。让他们习惯这种生活,不要随意迁徙,小时候一起玩耍,长大了一起做事。夜里打仗听到声音就能相互识别,足以相互救援;白天打仗互相看得见,足以相互认识;彼此之间的友爱之情,足以让他们为对方拼死效力。像这样,再用丰厚的奖赏鼓励,用严厉的刑罚威慑,那大家就会前赴后继,勇往直前。迁移来的百姓要是没有强壮的体魄和才能,那就只是浪费衣服粮食,派不上用场;就算有才能,要是没有好的官吏管理,也还是徒劳无功。皇上您拒绝和匈奴和亲,我猜他们今年冬天可能会南下。要是能狠狠地整治他们一次,就能让他们终身留下创伤。想要树立威望,最好在秋天匈奴人开始南下的时候动手;要是匈奴来了却不能把他们困住,让他们得意洋洋地离开,以后就不容易制服他们了。”
晁错这人性格严厉、刚直,又苛刻,凭借能言善辩得到太子的宠信,太子府上的人都叫他“智囊”。
公元前168年,也就是癸酉年,这一年冬天十二月,黄河在酸枣县决口,向东冲垮了金堤,东郡征调大量士卒去堵塞决口。
到了春天三月,朝廷废除了关卡,出入不再需要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