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纪五十七,从公元206年(丙戌年)到公元208年(戊子年),共三年。
建安十一年(公元206年,丙戌年)
春天,正月,有彗星出现在北斗星附近。
曹操亲自带兵去攻打高干,留下他的世子曹丕镇守邺城,还让别驾从事崔琰辅佐曹丕。曹操包围了壶关,到三月,壶关投降。高干自己跑到匈奴去求救,可单于不答应。高干没办法,只能带着几个骑兵逃走,打算往南投奔荆州,结果在上洛被都尉王琰抓住杀了,并州就此全部平定。
曹操让陈郡的梁习以别部司马的身份兼任并州刺史。当时刚经历战乱,匈奴、羯族等势力强盛,很多官吏和百姓逃亡,加入他们的部落,一些地方豪强也聚众为寇,到处搞破坏。梁习到任后,通过诱导、晓喻、招抚等手段,以礼相待那些部落首领和地方豪强,还逐渐推荐他们到曹操的幕府任职。等豪强都被调走后,接着征发那些丁强的人,让他们组成“义从”;又趁着大军出征,让将领们挑选他们充当勇力之士。等这些吏兵离开后,梁习又逐渐把他们的家属迁到邺城,前后送去了好几万口人。对于那些不听从命令的,就出兵讨伐,杀了上千人,投降归附的数以万计。匈奴单于变得恭顺,各部落有名的首领都来叩拜,像普通编户一样为朝廷效力。边境安定下来,百姓在田野里辛勤劳作,梁习鼓励大家发展农桑,做到令行禁止。当地的老人都称赞他,说自己听说和见识过的刺史,没有一个比得上梁习。
梁习还向朝廷推荐当地名士,像在并州避难的河内人常林、杨俊、王象、荀纬以及太原的王凌等人,曹操把他们都任命为县长,后来这些人在世上都很有名。
当初,山阳的仲长统到并州游学,拜访高干,高干对他很好,还向他请教天下大事。仲长统对高干说:“您有远大志向,但缺乏雄才大略,喜欢招揽士人却不会选人,这一点您可要特别注意。”高干向来自负,听了仲长统的话很不高兴,仲长统就离开了。高干死后,荀彧举荐仲长统担任尚书郎。仲长统写了《昌言》,里面谈到国家治乱的观点,大概意思是:那些顺应天命的豪杰,一开始并没有拥有天下的名分,正因为没有名分,所以各路争雄的人纷纷兴起。斗智的人智谋穷尽,斗力的人也失败了,各方势力疲惫不堪,再也无力争斗,这才乖乖归顺,听从强者的指挥。等到继承君位的时候,豪杰们争夺天下的心思已经断绝,士人和百姓的志向也已安定,富贵有了固定的家族,尊位集中在一人身上。在这个时候,就算是才智低下的人坐在君位
(本章节未完结,点击下一页翻页继续阅读)